西安事变纪念馆
Monument of The Xi’an Incident
张学良公馆外景
位于西安市青年路117号的杨虎城将军园别墅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张学良公馆内的一座遗址类纪念馆。1983年9月开始筹建,1984年7月7日正式成立,当时称为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1992年3月25日更名为西安事变纪念馆。隶属于陕西省文物局。
西安事变纪念馆现管理、使用的旧址包括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两处。馆址所在地张学良公馆,始建于1934年下半年,次年秋竣工。初为金家巷5号,由西北通济信托公司修建。1935年9月,张学良来陕,就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长住西安,遂租用金家巷5号作为私宅。旧址占地7710平方米,现对外展出面积4666平方米。张学良公馆旧址是一坐南面北的院子,院内以东、中、西二三幢三层旧址楼为主体一字排开,每幢旧址楼占地200平方米。张学良将军从1935年秋至1936年底在此居住。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离陕被扣南京。
1937年3—4月,东北军东调,张学良公馆和东北军官员租住通济公司的房产先后退租。1954年,中共西北局行政处购买此处,不久便成为陕西省委干部招待所。直至1985年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收回。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始建于1934q~,为唐朝太极殿所在地。明朝时,这里为郡王朱校的府第,其后人舍宅为寺,名“十方院”。1933年杨虎城在这里购地修建别墅,1935年初院内主体小楼建成,初命名为“紫园”,取“紫气东来”之意,不久便更名为“止园”。旧址原占地面积近3.33万平方米,现占地面积2292平方米。
1937年杨虎城离开西安后,国民党将领顾祝同等在此居住。1954年中共西北局将此地购买。除部分地产于1983年和1986年两次收归西安事变纪念馆外,其余仍由陕西省政府招待所(现名止园饭店)使用。1982年2月23日,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等西安事变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起,陕西省政府成立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筹备处),着手进行西安事变旧址的回收工作。首先收回了杨虎城“止园”别墅的部分旧址,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小院和一幢三层旧址楼。同时对杨虎城“止园”别墅旧址楼进行了全面维修,1985年对外开放。1984年对张学良公馆进行了收复、维修,于198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50周年之际对社会正式开放。
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旧址复原陈列之会客厅
纪念馆自1983年筹备至1986年期间,通过政府调拨、征集、接受捐赠、复制等方式,获得有关西安事变的文物300余件,初步形成馆藏体系。在1985年举办了第一个展览——“杨虎城生平事迹展”后,又相继举办了“西安事变史实展”、“张学良公馆旧址复原陈列”、“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新城公馆)旧址复原陈列”、“新城黄楼及高桂滋公馆蒋介石住地旧址复原陈列”等。西安事变纪念馆在作好基本陈列的同时,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临时展览、流动展览、引进展览等。1993年,流动展览“张学良、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先后赴绍兴、重庆、汉中、鞍山、青岛等地展出,受到各地观众的好评。1996年,为纪念周恩来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馆举办“周恩来生平事迹”展,客观再现了周恩来辉煌的一生。2006年,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展。同时,1989年引进重庆歌乐山纪念馆举办的“红岩魂”、1993年引进鞍山烈士纪念馆举办的“侵华日军73l部队罪行”展等。
西安事变纪念馆在利用旧址举办展览时,完整地保留了旧址外貌,充分利用建筑内部条件,在有效保护、尽量保证旧址原貌的前提下,加以合理利用,从灯光、展柜、展具、展陈手段等方面考虑展出效果。其陈列展出围绕西安事变展开,结合遗址类纪念馆的特点,把旧址复原陈列和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生平事迹陈列相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旧址和图片、文物陈列达到较好的结合。
纪念馆主要基本陈列有:
“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事实展”设于张学良公馆内,展出面积427平方米,展览主要运用图片、文字、文物及文物复制品、代用品等,客观展示了“成为时局转换枢纽,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生平展”设于张学良公馆旧址楼的中楼内。展览以图片为主,介绍了张学良将军从出生到去世的辉煌一生。以领略将军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张学良将军公馆旧址复原陈列”设于张学良公馆的旧址楼内,西楼是张学良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这里复原了张学良和赵一荻女士的卧室、张学良将军的办公室和大、小会议室。东楼复原了中共代表的卧室、办公室和会客室,并恢复了吕正操、宋黎、刘鼎等中共党员在此居住和工作的场景。
“虎将雄风一世豪”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展,设于杨虎城将军“止园”别墅院内的旧址楼中,在旧址的二层,恢复了杨虎城将军的卧室、办公室及会客室,并利用旧址二层的一部分和三层的全部,用历史照片百余张,文物、文物复制品、代用品共计100余件,再现了杨虎城的一生。
西安事变纪念馆现收藏珍贵文物400多件,其来源包括政府调拨、接受捐赠、征集等方式。藏品门类广泛,包括木器、纸制品、陶瓷、丝棉织品、皮革制品、钢铁制品、历史照片等。藏品主要为见证了西安事变的历史遗存或是有关人员使用过的东西。馆藏的近百件木器家具,以张学良、杨虎城及其家人用具为最丰,其中杨虎城、张学良曾用过的床头及张学良在西安时用过的立柜、赵一荻用过的梳妆台等最为珍贵。馆藏的皮、丝、棉制品,是纪念馆等级较高的藏品,其中杨虎城遇害时的皮带属于孤品。
杨虎城将军遇害时的皮带
张学良离陕时给杨虎城等的手谕
杨虎城将军遇害时的牛皮带,系杨虎城在狱中用品。1949年9月杨虎城一行被特务残忍杀害,为毁尸灭迹遗体被泼了硫酸,并秘埋在戴公祠后花园。重庆解放后遗体被找出。皮带为遗体上解下来之物,虽残破却是证明杨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证物。
西安事变纪念馆地理位置示意图
作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发挥本馆特长,在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努力发挥着基地作用。与大、中、小学校开展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举办主题报告会、宣讲会、文化下乡、座谈会、展览、竞赛、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年参加各类活动的学生有几千人。同时,纪念馆与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陆军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关系。科研工作方面:曾编辑出版《张学良、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画册、《纪念杨虎城将军诞辰1lO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研究馆员姬乃军先生和他人合著的《西安事变实录》等专著。并于西安事变60周年、65周年、70周年纪念日,西安事变纪念馆组稿由《文博》杂志出版西安事变专刊3期。馆内研究人员在国内的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年参观人数达6万人次。
馆内设有办公室、研究室、旧址管理科、财务科、保卫科、宣教部、杨馆管理科、总务科8个科室。在编人数3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人。馆长、书记、副馆长各1名。
——————————
地址:西安市建国路69号张学良公馆内
邮编:710001
电话及传真:(029)87418265
电子信箱:1963xasb@163.com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张学良公馆9:00-17:30;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9:00-16:00
门票: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