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新闻发布会。
人才是第一资源。文物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文博工作者的贡献。其中,文物修复师作为文物技能人才的重要主体,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巧夺天工的技艺,让深埋的印记重光,让沉睡的瑰宝苏醒,在方寸之间续写文明。匠心落处,万物重生,他们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共鸣。
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一级竞赛项目,第一届大赛于2023年3月在山西太原举办,取得积极成果,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有关情况。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先生,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郑晋平先生,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先生,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靳地胜先生。我是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
今天的发布会包括主发布环节和媒体问答环节,首先,请罗静司长进行发布,介绍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相关情况。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 罗静: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全国文物职业技能大赛的关心与支持。本次大赛将于2025年7月3日至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举办。
2023年3月,上一届大赛在山西太原举办,30名获奖选手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名获奖选手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名获奖选手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章”,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目前,这是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是文物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今年大赛继续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竞赛规模比以往更大。现在我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是举办大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的成绩”“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举办大赛,是文物技能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保障激励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赛,发挥以赛促学、促训、促评、促建作用,让一大批文物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与大国工匠,提高文物技能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通过大赛,能够充分展现精湛技艺与匠心,拓展文物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文物技能人才社会地位;通过大赛,将极大地激发广大文物工作者学习技能、提升技能的积极性,激励更多文物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是举办大赛,是弘扬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方式。
通过大赛,将进一步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文物人“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精神;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文物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全社会关注文物技能人才成长,让文物工作成为人人尊重、人人向往的职业!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大赛的有关情况。
一、大赛组织工作
本次大赛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四川省总工会联合承办。大赛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
大赛分各省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2025年6月10日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省内选拔、推荐工作,共有22个省组织了选拔赛。目前,大赛总决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二、赛项和奖项情况
大赛共设6个比赛项目,分别是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每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其中理论考核占20%,实践操作占80%。
在个人奖项方面,各比赛项目均计划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选手排名不并列,由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其他参赛选手颁发参赛证书。获得大赛一等奖且符合申报条件的,可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职业技能等级方面,各比赛项目前5名获奖选手,可晋升技师(二级)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与比赛项目相同或相近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对应职业高级技师(一级)职业技能等级;第6—15名获奖选手可直接晋升高级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与比赛项目相同或相近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对应职业技师(二级)职业技能等级。
三、参赛选手情况
经过各省选拔、推荐,全国总共有293人进入总决赛,其中金属文物修复师55人,陶瓷文物修复师55人,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56人,木作文物修复师43人,泥瓦作文物修复师39人,考古探掘工45人。从数据来看,本次大赛与上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相比参赛选手增加34%。
从学历看,本次大赛参赛选手中,高学历层次占比较以往更高。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3.58%,其中本科生111名(较上一届增长61%)、硕士45名(较上一届增长96%)、博士1名。从年龄看,选手平均年龄40.5岁,最大的59岁,最小的19岁,老中青三代技能人才将同台竞技、切磋交流、学习互鉴。选手平均年龄最大的项目是木作文物修复师,平均年龄47.7岁;平均年龄最小的项目是陶瓷文物修复师,平均年龄35.9岁。
从性别看,共有男性选手229名,占比78%;女性选手64名,占比22%。传统意义来讲,木作、泥瓦作和考古勘探与发掘等工作,工作条件较为艰苦,且对体能要求较高,鲜有女性参加。今年有4名女选手进入总决赛,其中考古探掘工项目3人。
大赛的基本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在各主办、承办方的精心组织下,在各地的支持下,在各参赛选手和裁判的积极参与下,相信会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纷呈、影响广泛的文物技能盛会!在这里,我诚挚邀请大家相聚泸州,近距离接触文物技艺之美,并对本次大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报道,让全社会了解文物技能人才的巧手匠心,扩大大赛的影响力。
谢谢大家!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谢谢罗静司长对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详细介绍,进入决赛的选手扎根基层、技艺精湛、成就卓著,让我们对本次大赛充满了期待。
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
请问2023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在文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请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回答。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 罗静:
感谢你的提问,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文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文物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拓展文物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与路径。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我局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标准》。今年还将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施意见》,为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教育培训、薪酬待遇改善、社会地位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多次举办陶瓷、纸张、壁画等文物修复、古建修缮、石窟寺保护等文物项目,提升文物技能人才水平,2024年共有2300余名在职人员接受了培训。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推动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交叉学科门类下增设文物专业学位类别,指导全国文物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制指导性培养方案等基础性文件,开展案例教学试点,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文物保护修复专门人才提供支撑和指引,深化文物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培养结构、优化专业布局、促进产教融合。四是加强文物技能人才选树宣传。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选择先进、树立典型,目前我局正在与中国全国总工会积极推进“全国文物大工匠”选树宣传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感谢罗静司长的回答。完善制度建设,深化机制改革,加强在职培训,拓展发展渠道,在文物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方面,我们还将持续努力。
央视记者:
全国总工会在联合主办本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如何通过竞赛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文物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请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郑晋平回答。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 郑晋平:
全国总工会始终高度重视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将其作为构建职工技能形成体系和促进职工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今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引导广大劳动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通过本次大赛,我们将着重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以赛铸魂,培育匠心精神。文物修复工作需极高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本次大赛不仅是对技能水平的较量,更是对文物行业职工辛勤付出的认可与激励。我们计划通过主流媒体及工会新媒体平台对大赛进行全面报道,大赛前夕,在面向全国职工的“职工之家App”搭建竞赛专区,举办文物知识竞答等,大赛期间同步直播大赛实况,在《工人日报》文化版开设竞赛专栏,特别突出对优秀选手的宣传,以此展现文物行业职工的专业精神与匠心独运,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及工匠精神,增强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以赛促学,强化技能提升。大赛将为文物行业职工提供一个展示技艺、交流经验的宝贵平台。我们鼓励通过岗位练兵,以赛代训的方式,激发职工终身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时,工会将持续强化对竞赛优胜选手的激励,择优推荐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从中培育一批“全国文物大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以赛赋能,助力行业发展。我们将与国家文物局紧密合作,探索建立竞赛成果的有效转化机制。通过搭建职工创新交流平台,组织优秀选手进行技术经验分享和微课展示,推动相关单位为优胜选手设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推动构建跨学科、跨地区、跨行业的劳模工匠创新联盟,为文物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总工会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文物行业职工队伍建设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本次大赛定能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谢谢。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感谢郑晋平副主席。我们希望本次大赛能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文物行业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请继续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我想了解一下,为办好本次大赛,四川省做了哪些准备?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请四川省文物局唐飞局长回答。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 唐飞: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四川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蜚声海内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大赛做了一些准备。
一是1+8的体系筹备。严格落实国家文物局有关要求,积极协调四川省人社部门、总工会等联合承办单位,建立了1+8赛事筹备体系,即1个大赛执行委员会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技术保障、赛场组织、裁判保障、秩序安保、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8个工作组,有序推进大赛的筹备工作。
二是以省级赛事演练。目前大赛所需的设备、设施已经调试完毕,各类工具、材料已配置到位。已按照《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各项规则和评分标准。今年5月,举办了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四川省的选拔赛,以赛淬技、以选促训,既选拔出了四川最高水平的“文物医生”,更完成了全国技能大赛筹备成效的检验工作。
三是志愿者服务保障。本届大赛参赛选手、领队、嘉宾、媒体记者及工作人员约1000人。我们组建了专门接待团队与各省地对接,招募和培训了100余名志愿者,在场内外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我们按照“迅速、及时、妥善”的原则,分类编制大赛安全防卫、应急处理方案,以保障大赛顺利进行。
本次大赛既是文物行业职业技能赛事的一次盛会,更是我们展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化魅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又一窗口。我们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四川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持续推动文物修复、考古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让古蜀文明在当代不断焕发新生。
目前,在大赛组委会的安排部署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赛的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诚邀各界朋友7月入蜀,共襄盛事!谢谢!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感谢唐飞局长的回答。在山明水秀、文脉深厚的四川泸州举办本次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我们深感期待。
请继续提问。
光明网记者:
我们了解到,泸州市政府对举办本次技能大赛很重视,本次大赛已经列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请问靳市长,泸州市在本次大赛保障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请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靳地胜回答。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靳地胜:
谢谢提问,各位媒体朋友,为全力保障本次技能大赛,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大赛的行业特色和组织要求,高质量全方位做好各方面的筹备工作,泸州地处四川东南,川渝云贵的接合部,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沱江在此交汇,拥有2100多年建置史,宋徽宗下诏称为“西南要会”。泸州是著名的中国酒城,“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也是中国白酒文化起源地,荣获“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称号。泸州还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重要转战地,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留下军事生涯最“得意之笔”。泸州还是“文物大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全市馆藏古籍文献10余万册。为了举办好此次赛事,我们成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和市委、市政府分管同志任副主任的筹备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赛事筹备各项工作。
在赛场规划方面:结合泸州资源特色,本次赛事的场地采用1+2模式,1个主赛场: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2个考古分赛场:龙马潭区北滨公园模拟遗址赛场、合江县黄氏坝真实遗址赛场,市区两级政府联动,加大赛场的各项保障工作。
在后勤保障方面:依托泸州举办国际酒业博览会等大型赛事的经验,我们优化精细服务标准,组建“一对一”联络组、嘉宾接待和后勤保障组,实行“全程跟进、精准对接”接洽模式,提供细致周到服务,确保大赛顺利进行。
在安全保障方面:泸州围绕文物安全、人员安全、交通安全、物资安全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保障方案与应急预案。尤其在文物安全方面,已落实专项文物修复方案、运输方案、看护方案,提前增派力量,实行24小时不间断安保,全力保障赛事期间文物和人员安全。
最后,我们诚挚邀请全国各地的来宾和媒体朋友来泸观赛和旅游,我们已做好一切保障,为您呈现一场精彩的比赛、一次难忘的浪漫之旅。中国酒城最美泸州,一座幸福的城市,欢迎您,谢谢大家。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谢谢靳地胜副市长的回答,也感谢泸州市在本次大赛保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欢迎大家到泸州去。
最后,我们将一同观看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宣传先导片,请各位领导移步台下观看。
(播放宣传先导片)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