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西安碑林博物馆特邀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陈亮举办“刻石、碣、碑、摩崖的形制问题刍议”专题讲座,副馆长张岩主持,该馆全体职工和部分高校学生参加。
本次讲座梳理人类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碑石刻铭和历史遗存,进而从中国古代大量使用石刻的石峁遗址谈起,介绍历代铭文石刻的形制及其政治历史语境。作为中国最早的专门制作的纪念性文字石刻,“石鼓文”可以体现出“碣”这种载体是经过人为的切割,根据其所刻内容的“纪念碑性”,推断其可能为东周时期一种墓葬文字性纪念碑;秦始皇东巡期间所刻立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等为刻石的代表,是对秦始皇统治主权的最高展示;以“昆弟六人造冢地记”等说明“摩崖”如同碣一般,刻石处于露天之中,被设置于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但较“碣”与地貌的关联更为紧密;又通过“四山摩崖”“纪泰山铭”等说明“摩崖”具有“公共性”。
讲座后该馆职工和相关领域学者就石刻形制分类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交流。大家表示,本次讲座拓展对“纪念碑性”的认识视野,激发多文明关联研究的新思维,受益匪浅。(张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