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文化遗产传承青年人才培养长训班”30余名学员,走进西北大学旬邑古豳考古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开展深入交流。
参与交流的学员为山西博物院和山西大同、吕梁等地文物系统业务骨干。他们先后前往南头、上西头商周时期发掘现场,围绕遗址方坑探测定位、三千年地下生活物品标本采集、出土文物基本情况、遗址开挖回填等工作与西北大学考古专家进行交流探讨。经过2个多小时的野外学习后,学员们在考古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训基地修复文物展览室,了解古豳地的由来及当时聚落城邑的生活状况,评鉴数百件修复还原用途涵盖烧水、做饭、存粮、煮茶、果盘等的陶器和扳指、腰牌、发簪、吊坠等当时人们使用的器物。期间,学员们还与西北大学文博专家、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就代表性珍贵文物的文创产品系列化开发、市场化流通和生活化利用等话题交换意见,达成契合性共识并谋划前瞻性框架。
据悉,旬邑古豳地商周遗址是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商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依托该遗址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此次教学为参训学员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场景。(旬邑县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