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大型公益学术讲座“文博讲坛”第62期在该馆线下线上举办,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以“从西土之外到西土之人——四川盆地商代前后文化的变迁”为题进行讲演,馆长庞雅妮主持讲座。
孙华首先梳理四川盆地古蜀文化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三星堆文化时期、十二桥文化时期和巴蜀文化时期。他指出,三星堆文化前期主要继承二里头文化的传统,后期则通过长江中游接受了商文化青铜技术和艺术;十二桥文化时期古蜀文化与关中平原的周文化联系密切,青铜器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青铜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巴蜀文化时期受楚文化等外来因素影响,青铜器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制作之精前所罕见。孙华重点阐释商代前后中原与四川的文化关联,强调三星堆青铜器早期受到中原二里头文化影响,晚期又受到中原商文化影响。他认为三星堆青铜文明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原生文明,而是在中原青铜文明影响下形成的次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是子体与母体的关系。互动环节中,孙华就现场以及线上听众的提问作出详细解答。
此次讲座是该馆策划实施的“吉金·中国”展览配套系列讲座“青铜文明与早期中国”的第十四讲。200余位听众现场听讲,超过5.2万线上听众通过该馆融媒体中心、文物陕西、陕西日报群众新闻、陕西广播电视台、知网学术大讲堂等多家媒体平台观看讲座直播。(陕历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