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唐代
收藏单位:西安碑林博物馆
藏品介绍:
景云钟是唐代道观名钟。通高247厘米,腹围486厘米,口径165厘米,重6000公斤。因钟原为景龙观而作,故名“景龙观钟”。开元以后改景龙观为“迎祥观”,又称“迎祥观钟”。因钟铸于景云二年(711),又称“景云钟”。钟为铜、锡合金,铸模共分5段,26模,钟体可见铸模痕迹。钟形上锐下侈,口为六角弧形。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蒲牢”形钟乳32枚。钟身周围铸有纹饰,自上而下分为3层,每层用蔓草纹带分为6格,共18格。格内分别铸有飞天、翔鹤、走狮、腾龙、朱雀、独角独腿牛等图案,四角各有4朵祥云。钟身正面铸铭文一段,共18行,行17字,计292字,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内容为宣扬道教教义,阐述景龙观的来历、钟的制作经过以及对钟的赞扬。此铭字体为稍参篆隶的楷书,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为研究书法史者所珍视。景云钟原在唐长安城内景龙观(位于今西安市西大街)钟楼,明初移至西安钟楼用以报时。1953年移至陕西省博物馆(即今西安碑林博物馆)。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公布为首批禁止出境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