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10000435203931Y/2021-00372 | 发文字号: | 陕文物函〔2021〕302号 |
---|---|---|---|
发布机构: | 省文物局 | 公文时效: | 长期公开 |
主题分类: | 文物 | 发布日期: | 2021-06-21 |
名 称: |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73号建议的答复函 |
类 别: B
签发人:周魁英
孙守增代表:
您在省第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大力支持渭南市文物工作的建议》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文物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根据我局工作职责,答复如下:
渭南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从大荔人遗址、泉护村遗址、横阵遗址,到刘家洼遗址、梁带村遗址、魏长城、唐帝王陵墓、西岳庙以及渭华起义旧址、荔北战役遗址等承载着博大精深、凝聚先人智慧、反映厚重历史的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是实物考古、史实佐证、科学展示、传统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是古人和先烈馈赠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做好渭南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弘扬好蕴含在渭南丰富文物资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意义重大。
省文物局一直十分重视和支持渭南文物工作,“十三五”以来,先后争取和支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5亿元,加强渭南在大遗址保护、博物馆建设、古建筑保护修缮、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在政策供给方面,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印发了《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省纪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为夯实党委政府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加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在推动工作合力方面,2020年12月,渭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物保护大会,专题部署安排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就促进渭南市文物事业发展提了具体意见。渭南率先将文物安全纳入了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负面清单”,在市文旅局加挂了市文物局牌子,出台了渭南市第一个文物地方性法规文件《仓颉庙和墓保护管理条例》,实施了西岳庙保护修缮、渭南市博物馆和梁带村博物馆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省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文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选送各地市专业人员参加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组织举办的各类文博业务培训班,不断提升文博队伍专业素质。同时对全省文博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政策作出重大调整,确立了重实绩、轻论文和向县级文博单位倾斜的鲜明导向。
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继续在政策、项目、经费、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渭南文物工作的支持力度,助推渭南文物事业发展。对于您提出的具体建议,我局意见如下:
(一)科学编制陕西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我局于2020年初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分析研判文物事业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研究部署关系文物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任务落实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科学规划布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凝练了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文物保护项目,着力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文物工作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文物事业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文物行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把文物保护事业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和新时代追赶超越大局。目前,陕西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编制完成,将于近日报省政府批准公布。
(二)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提升资金效益。在夯实渭南市政府在文物保护管理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切实做好文物事业发展“五纳入”的同时,根据“十四五”规划和渭南文物工作实际情况,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并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进行监督审计,制定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采用项目法和因素法相结合的资金分配方式,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此外,指导设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通过社会集资、组织或个人捐款赞助等多渠道筹措文物保护经费。
(三)加快建设文博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创新文物人才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着力加强考古研究、科技保护、专业技能、宣传利用、综合管理“五支”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物机构队伍建设,协调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近期还将制定《陕西省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省内科技创新联盟平台优势,加强科研项目储备,拓宽交流合作的维度,深化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此外,将强化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的战略合作,协调完善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推进文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大文物博物馆专业博士、硕士培养力度,支持相关学科一流建设。
陕西省文物局
2021年6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