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10000435203931Y/2021-00544 | 发文字号: | 陕文物函〔2021〕468号 |
---|---|---|---|
发布机构: | 省文物局 | 公文时效: | 长期公开 |
主题分类: | 文物 | 发布日期: | 2021-08-17 |
名 称: |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024号提案的答复函 |
类 别:B
签发人:贾强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我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024号)收悉。感谢对我省博物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陕西博物馆发展主要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下,陕西博物馆数量稳步增长、公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充分发挥博物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窗口作用
1.体系制度健全完备。省人大制定颁布《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加强文物安全、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等文件,西安市政府制定西安市促进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补助办法,切实提高了陕西博物馆管理服务水平。
2.机构队伍切实充实。省文物局增设革命文物保护处,宝鸡市单设市文物局、西安市恢复市文物局独立建制并增设革命文物保护处。西安、延安、宝鸡3市设立独立的市级文物行政部门,全省文物保护力量有效加强。
3.经费支持保障有力。2018年以来,全省投入72亿余元支持博物馆建设、大遗址保护、重点文物保护等。其中用于博物馆建设、陈列布展以及免费开放约34亿元。
(二)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不断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均衡发展
1.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省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共329座,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165座,国有行业博物馆60座,非国有博物馆104座。国家一级博物馆9座、二级博物馆16座、三级博物馆22座。全省博物馆总数以年均7%以上的增长率稳步增长,年均接待观众4900万余人次。
2.体系构架渐趋合理。以“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为原则,合理布局全省博物馆建设。西安市开展博物馆城建设,延安市创建革命博物馆城。交大西迁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主题鲜明,大唐西市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成为有力补充。安康鲁家村等社区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着力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省以重点博物馆为龙头,特色博物馆为支撑,社区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3.重点项目稳妥推进。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等新建改扩建重点文化项目进展顺利。配合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等,做好相关展示利用设施。
(三)以“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为指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立足创新抓陈列展示,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发掘馆藏文物文化内涵,年均举办各类陈列展览近800个。21个陈列展览获全国博物馆 “十大”精品陈列奖。
2.立足融合抓社会教育,力求互动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率先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博物馆与中小学课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宣传、教育、文物、团委等联合成立“博物馆教育联盟”“陕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开展优秀文化“六进入”活动。年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教育活动近万场次,接待青少年2500余万人次。
3.立足开放抓数字建设,力求科学化与智慧化相统一。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推进博物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已完成143家数字博物馆网络虚拟馆建设,“互联网+智慧服务”“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广受欢迎。2020初,在全省博物馆暂时闭馆期间,各馆共推出两百余项线上展览和3000余项文物知识、视频讲解等活动,不断丰富百姓文化生活需求。
4.立足共享抓文创产业,力求普适化与专业化相统一。文物系统与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深入合作,成立文博创意产业联盟,搭建具有陕西文化特色的文化宣传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和品牌塑造平台。省内几家重点博物馆挖掘自身文化元素,以IP授权等方式,每年设计开发各类文创产品上千种。
(四)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抓手,充分彰显陕西文物“金色名片”
1.陕西文物讲述中国故事。五年来,先后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52个,陕西文物展览“外交使者”作用不断彰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走进美国史密斯尼协会,用文物资源在美国课堂讲述中国历史。
2.国际合作贡献陕西智慧。加大与境外相关机构在文物展览、科技保护等的合作力度,中法联合秦兵马俑保护修复和公输堂保护研究合作纳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
3.港台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历史认同。连续六届承办“台湾历史教师中华文化研习营”,香港学生在陕西文博单位实习项目写入香港特首施政报告。
二、陕西博物馆发展存在问题
新时期对博物馆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提出了新要求,我省博物馆工作在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投入、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2021年4月,全国政协刘奇葆副主席来陕开展“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期间,就我省博物馆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5月24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文物系统建设文化强国繁荣博物馆事业的行动指南。
三、今后工作思路
(一)着力统筹协调,不断构建合理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
加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在体制机制建设、博物馆建设、社会服务、文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逐步构建“政府领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格局。
(二)着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文化文物领域供给侧改革
加强长城、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及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两馆一院”建设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进度。支持地市级博物馆建设,发挥市级馆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着力开放共享,不断强化博物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举办主题鲜明、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陈列展览。设计、开发内涵丰富、社会欢迎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文物和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四)着力融合发展,全面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合理适度利用,带动城市建设、改善群众生活,释放文物资源在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等的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增强陕西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博物馆工作的时代特征,努力将新发展理念贯穿陕西博物馆工作始终,科学编制陕西博物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博物馆建设,创新博物馆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博物馆发展的法制化思维、数字化改革、融合化发展、国际化接轨、人本化服务,积极推进全省博物馆工作高质量均衡发展。
再次感谢贵委对我省文物博物馆工作的支持。
陕西省文物局
2021年8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