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11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11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 2021-08-17 09:36
字号: 打印
索 引 号: 11610000435203931Y/2021-00546 发文字号: 陕文物函〔2021〕477号
发布机构: 省文物局 公文时效: 长期公开
主题分类: 文物 发布日期: 2021-08-17
名    称: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11号提案的答复函

别:B

签发人:周魁英

吴敏霞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第211号提案《关于加快陕西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省政府已交我局办理。经我局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文物资源大省,也是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强省,位于全国前列。1958年陕西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考古研究机构,开展发掘与研究工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三十年来,陕西已有周原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等28项考古成果入选,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考古事业飞速发展,成果丰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事业的进步,服务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陕西考古重要成果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

蓝田猿人遗址、洛南花石浪遗址等考古发掘,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源脉。半坡遗址、石峁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周原遗址、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唐帝陵等考古成果,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陕西考古延伸了中国古代历史轴线,增强了中华民族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提供了坚强支撑。

二、陕西考古成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陕西考古工作始终秉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方针,主动支持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先后配合完成了西成高铁、咸阳机场、榆商高速、西安地铁、西咸新区等重点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有力地服务了全省经济建设大局考古工作催生了众多蜚声中外的博物馆,秦始皇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等,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古代文明的“金色名片”,对陕西改革开放和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独特贡献。

三、陕西考古工作架起中外交流合作的桥梁

依托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先后在50个国家举办了270多个文物展览,为促进国外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考古机构先后30多个国家知名高校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在全国率先走出国门,赴越南、韩国等国开展境外考古发掘与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投身“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开展了联合考古工作,陕西考古已经在中亚国家具有了一定影响力,得到习近平主席的肯定与赞许。成立了“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整合考古力量,统筹推进丝绸之路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交流与合作。

陕西考古与时俱进推动学科发展

早年半坡、姜寨的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史前聚落考古方法、理论的最早的成功探索;周原、汉唐帝陵大遗址的考古实践,为全国提供了陕西范例与经验;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拓创新,采取“基地+”的模式,在渭南、空港新城、榆林、周原、秦汉新城等地设立综合性考古基地,大力推进区域考古工作,着力解决考古工作的不平衡问题。全力建设全国首家考古专题博物馆,加大考古成果的阐释与利用。

陕西考古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依托丰厚资源,陕西考古涌现出石兴邦、袁仲一、焦南峰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考古大家和学者,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青年考古才俊,推动考古研究与学术繁荣。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家高等院校将陕西作为考古教学实践基地。西北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培养的考古专业人才遍及全国各文博单位和考古科研机构,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田野考古的中坚力量。

关于您的具体建议,回复如下:

(一)关于“将陕西考古事业纳入我省‘十四五规划之中”的建议

2021年1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支持西北大学开展中亚考古项目”、“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考古中国’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加强周、秦、汉、唐都城及帝王陵寝等考古和研究阐释”、“探索建立考古前置制度”等内容已纳入其中。经省政府同意公布实施的《陕西“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也专辟考古事业专章,规划了“十四五”期间陕西考古事业发展路径、方向和目标。

(二)关于“搭建陕西考古事业与世界考古高度融合的平台”的建议

深入开展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境外考古项目合作,推进和强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提高我国在国际文化合作领域的话语权。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平台,加大我省考古事业对外传播力度,宣传推介文物考古类学术研究成果,广泛传播中国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成就,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关于举办“陕西考古世界大会”的建议,我局认为思路很好,将责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会同陕西考古学会等考古业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另行研究。

(三)关于“加强陕西考古事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我局历来高度重视考古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多次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汇报。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我们积极研究探索考古文博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机构、编制、人才招聘特别是高等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引进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在省直文博单位先行试点,采取合作研究、短期聘用、讲座讲学、学术咨询等方式,探索柔性引进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博专业人才,对文物保护科研工作进行阶段性或远程服务,促进科研学术交流。每年组织省直文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文物人才,积极争取引进进入国家、省级人才培养计划的文物人才。支持有条件的文博单位,在重点建设和人才急缺的学科领域设立“特聘研究员”岗位,直接引进高层次文物人才。

(四)关于“加强陕西考古高质量学术研究”的建议

我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提高陕西考古研究水平,继续推进“考古中国”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重大研究项目,加强对我省“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的指导,支持做好相关考古发掘,积极开展多学科、跨区域合作研究,组织开展重大课题攻关,阐明陕西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大优秀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和阐释工作,依托我省有关高校和院所的研究力量,引导开展系统化、全方位、多层次、有针对性的陕西考古学术研究。

感谢您对我省考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陕西省文物局        

2021年8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