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10000435203931Y/2022-00285 | 发文字号: | 陕文物函〔2022〕384号 |
---|---|---|---|
发布机构: | 省文物局 | 公文时效: | 长期公开 |
主题分类: | 文物 | 发布日期: | 2022-08-22 |
名 称: |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300号提案的答复函 |
类 别: B
签发人: 罗文利
张华俊委员:
您在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出的提案(第300号)《以科技创新赋能历史文化元素推动陕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文物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涉及我局工作内容回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积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五部委《“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九部委《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在文物数字化、智慧化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一是积极建设陕西数字博物馆,不断推进博物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陕西数字博物馆已上线省内144家博物馆的虚拟展馆、125个数字专题展览、145个线上专题讲座、上千件文物介绍。相继推出了“陕西数字博物馆口袋版”“文物三维数字魔卡”“陕西文物网络之声电台”“智游陕西博物馆”电子讲解服务等产品,极大地提高了我省博物馆的网上展示水平,在疫情期间更是满足了观众足不出户看展览、在家云游博物馆需求,与公众共享陕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实施陕北石窟数字化保护、“互联网+延安革命旧址”等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项目,让更多沉睡在库房的文物“活”起来,为共享文物数字资源打好基础。
二是加强统筹规划,做好智慧博物馆系统建设。我省智慧博物馆建设已经纳入了省文物局与省发改委共同印发的《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促进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工作智能化协同发展,完善博物馆管理体系,打造陕西博物馆网络矩阵。“十四五”期间,我省预期建成10家智慧博物馆。我省智慧博物馆科技研发围绕数字资源采集开发、数字资源展示利用、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等重点需求,通过藏品基本信息数字化、数字影像采集、三维建模等方式获取藏品全方位信息,综合利用三维展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大屏与环幕显示、触摸交互多媒体等技术,提供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藏品信息展示和体验服务。
三是多平台持续发力,不断丰富互联网文化产品。我局联合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围绕“一带一路”、红色记忆、文物遗迹等,创作动漫、游戏和文创产品。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省“丝绸之路特色文物虚拟展示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秦陵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及人文旅游示范”等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项目示范库。我省首个“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线下体验中心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建成并对外开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腾讯、百度等合作,推出“互联网+智慧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实现随时随地数字服务和互动体验,使观众享受便捷购票、错峰参观、线上高清数字体验等。指导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单位开发了数字文创产品,实现了文创产品的多元化和智慧化。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好陕西丰厚的文物资源,提高创新和阐释能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文物深度融合,为丰富人民历史文化滋养、增强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文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文物局
2022年8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