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10000435203931Y/2024-00087 | 发文字号: | 陕文物函〔2024〕213号 |
---|---|---|---|
发布机构: | 省文物局 | 公文时效: | 长期公开 |
主题分类: | 文物 | 发布日期: | 2024-05-28 |
名 称: |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90号建议的答复函 |
类别:B
签发人:贾强
西安市人民政府:
省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宁蒋娟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少陵原历史文化遗存开发力度的建议》(第490号)收悉,经研究,现就我局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函复如下:
一、少陵原的基本情况
少陵原又作杜陵原、鸿固原,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居于浐河与潏河之间,高出两河80~150米,以西北—东南向展开,宽6~10千米,塬面开阔,间有洼地,形成起伏,由东南向西北阶梯状倾斜,明显分为三级,各级之间以陡坎相接。
少陵原区域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经我局初步统计,涉及少陵原区域各类遗存共有约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便有人类在此活动,少陵原开发利用的时间跨度大,形成的遗存类型丰富,其中不乏帝王、名人陵墓。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物遗存和便捷的交通区位,造就少陵原巨大的历史文化挖掘潜力。
二、少陵原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管理工作
多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少陵原区域相关文物考古和保护利用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考古工作。持续推动杜陵遗址考古工作,探明了帝陵、后陵的陵园和大部分陪葬墓的布局与形制,发现了杜陵邑北墙和东墙;指导开展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考古发掘和后续保护工作,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是编制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规划。指导编制完成了区域内杜陵遗址保护规划,并经省政府公布实施;2017年,我局组织编制了国省保保护管理规划,明确了区域内杜陵、明秦王墓、华严寺塔、兴教寺塔、杨虎城陵园和杜公祠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要求。三是积极实施文物保护项目,推进杜陵陵墓围护保护工程、明秦王墓陵园和封土加固保护工程、明秦王墓安防工程、华严寺塔边坡抢险加固工程、兴教寺塔相关整治工程、杜公祠边坡抢险加固工程、中兆村十六国墓葬考古遗址迁移保护工程等十余项保护工程。四是推进杜陵遗址公园建设。指导地方做好杜陵公园规划编制,明确杜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模、功能定位、展示主题和运营管理模式等,杜陵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被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
三、关于少陵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
一、我局指导专业单位继续深入开展考古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少陵原区域文物文化价值内涵挖掘,整理发掘少陵原文化资源所蕴藏的文化意义,提高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对少陵原的认识和理解。
二、我局指导做好文物保护工程和涉建项目审批,加快推进杜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选址若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选址意见及项目方案须按程序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我局将积极帮助当地政府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选址工作,指导相关机构编制工程方案等资料,并按程序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三、我局支持加强宣传,利用现代化手段做好文化遗产全方位展示,以杜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依托,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多种模式,鼓励地方政府将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与文创产业、旅游产业、生态农业等相结合。
陕西省文物局
2024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