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10000435203931Y/2024-00074 | 发文字号: | 陕文物发〔2024〕62号 |
---|---|---|---|
发布机构: | 省文物局 | 公文时效: | 长期公开 |
主题分类: | 文物 | 发布日期: | 2024-05-23 |
名 称: | 关于组织开展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
各普通高等学校,西安市文物局、咸阳市文物局、铜川市文物局、渭南市文物局、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发挥好陕西革命文物资源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创新时代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陕西省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省文物局联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陕西省委共同开展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以抗战时期爱国进步青年北上延安为历史背景,以当时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延安线路为参考,途经泾阳、富平、黄陵、洛川、甘泉等地,参访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照金红色小镇、宜君旱作梯田、甘泉长征步道、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场馆,调研八千里豆腐干厂等反映乡村振兴成果的企业,使青年学生实地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加深对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该活动被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评为优质资源示范项目。本次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各高校学生专业优势,为促进沿途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具体活动内容见附件1)。
二、活动组织与申报
(一)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陕西省委
承办单位: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轮值主席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西安市文物局、咸阳市文物局、铜川市文物局、渭南市文物局、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
支持单位: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富平县文物局、照金景区管委会、洛川县文物局、洛川会议旧址纪念馆、甘泉县文物局、富县文物局、延安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清凉山革命旧址管理处、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
协调联络单位: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秘书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二)活动安排
1.组织申报(5月底前)
各高校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的校内宣传,以校为单位组织申报活动。根据实践活动总体方案(附件1),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活动计划,并于5月31日前将《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信息汇总表》(见附件2)和《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申报书》(见附件3)电子版和盖章扫描版报送至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秘书处邮箱。
2.资格审核(6月上旬)
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秘书处对各高校申报书进行审核,并与符合条件的申报团队沟通相关事宜,明确活动时间及具体安排。
3.活动开展(6月中旬至8月)
活动开展前,由秘书处组织对高校带队教师和思政教师进行培训。项目团队要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及指导手册组织实施,做好人员组织、行程安排、安全保障等团队组织等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增强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实践效果。
4.成果整理(9月中旬)
项目团队于9月20日前提交《XXX学校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3000字以内),并附能够体现活动宣传教育效果的图片、新闻信息和视频资料。鼓励以短片、PPT等多媒体形式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呈现。
5.总结评估(9月下旬至10月)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各项目团队实践成果进行评议,并适时召开总结会议,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对活动中的优秀经验及做法,进行展示推广。
(三)申报条件
1.各申报团队总人数15至30人。
2.各高校申报团队组织结构应设置合理、分工明确,每个团队应配备1至2名带队教师、1名思政课教师。
3.申报团队的活动计划须完善可行,有稳定的执行团队。
4. 申报团队及个人无违法违规等不良信用记录。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市级文物行政部门要把“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育人功能,推动高校与革命场馆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二)做好服务保障。各高校要坚持传史育人,将活动开展与推动实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工作紧密结合,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转化运用,提高工作实效。各市级文物行政部门要积极整合资源,畅通馆校衔接,按照活动方案要求,组织指导辖区内革命旧址、革命类纪念馆及相关单位做好参观接待工作;各市、县文物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活动对接协调,于5月25日前向省文物局报送市县文物部门、相关革命场馆及参观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附件4)。
(三)坚守安全底线。要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要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纪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四)强化媒体宣传。要将线下积极开展与线上加强传播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过程和成果的宣传展示,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不断挖掘宣传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吸引动员更多师生参与其中,不断提升“新时代青年延安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
联系方式
1.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联系人:向楠
电话:029-88668856
2.共青团陕西省委
联系人:马文斌
电话:029-88402353
3.陕西省文物局
联系人:同珂蔚
电话:029-85360117
电子邮箱:gmwwc103@163.com
4.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秘书处
联系人:李婕
电话:029-87418011
电子邮箱:168631504@qq.com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文物局共青团陕西省委
202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