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10000435203931Y/2019-26818 | 发文字号: | 陕文物函〔2019〕337号 |
---|---|---|---|
发布机构: | 省文物局 | 公文时效: | 长期公开 |
主题分类: | 文物 | 发布日期: | 2019-08-19 |
名 称: | 关于秦始皇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方案的意见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你院《关于秦始皇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方案的请示》(秦院文字﹝2019﹞30号)收悉。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秦始皇帝陵遗产监测平台建设方案的意见》(文物保函﹝2018﹞791号)要求,经专家评审并经我局研究,现提出意见如下:
一、原则同意秦始皇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方案。
二、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对接设计,确保与总平台数据对接成功。
(二)应组织专业机构对文物本体病害及环境风险因素进行现场勘察,并开展专题研究,明确各类病害的具体位置、发展情况,制作病害清单及病害分布图,深入分析病害产生根源及发展趋势,评估文物受病害影响状况,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监测措施。鉴于封土的病害评估等级为C,且在整个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仅对其东侧开展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测内容不足,建议增加稳定性监测设备。
(三)应补充调研秦始皇陵博物院游客管控的方法与现状,明确游客监测的具体位置和游客量阈值,利用高清图像识别分析技术提升瞬间人流量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实时性,补充监测点位分布图,确保监测发挥实效。
(四)增加对违规建设进行监测的多期图斑比对的功能设计。对于卫星影像图、遗产要素分布图、病害分布图,监测探头布设图等图纸信息应采用GIS专题图,在底层矢量地图上分层显示。建议采用基于影像的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开展对建设控制、考古现场的监测工作,提高数据准确度。
(五)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制定日常巡查方案及职责,深入研究群众文保员使用移动采集系统的相关设计,合理确定移动采集系统采集范围,在人员较为固定的情况下,建议日常巡查记录采用移动采集系统录入。
(六)方案中应明确监测部门的机构建设情况,明确其与博物院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制定监测数据采集的规章制度和各个流程节点的岗位责任。
三、请你院指导专业技术单位,将方案按照上述意见修改、完善后实施。
此复。
陕西省文物局
201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