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文物大省,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和文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城乡建设中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作解释。
一是做好城乡建设中的文物资源普查工作。近年来,我省陆续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黄河流域文物资源调查、秦岭文物资源调查,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石窟寺调查、陕西古建筑调查、文庙调查等专项调查,通过各种各样的普查调查,已知目前分布在三秦大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49058处,其中,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古建筑6702处,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13处,其他文物255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在陕西11个市区107个县区,没有文物空白县。
二是城乡建设中的考古工作。一方面,所有建设工程都要做好考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进行大中型工程建设工程首先要做好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第二方面,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的时候专门讲到,要制定“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体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9月23日出台了《陕西省关于加强考古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在2022年9月14日印发了《陕西省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管理办法》,目前陕西基本所有建设工程开工前都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和自然资源厅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落实土地出让前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三是在城乡建设中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利用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制度,把重要大遗址建设成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我省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分别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秦始皇陵、汉阳陵、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础上,我省还在进行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通过文化遗址公园把文物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
四是在城乡建设中实施好国家文化战略。一是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延伸历史长度,增强历史信度。陕西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参与省份,石峁遗址、太平遗址、杨官寨遗址等都是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二是国家文化公园,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同时,我省还在积极建设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陕西文化遗产资源在城乡建设中利用好。三是通过具有突出意义、重大影响、陕西鲜明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和传承体系,用陕西的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故事,促进陕西城乡建设。
相关链接: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