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丝路友谊”新篇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吉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公元前138、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国至中亚的道路;作为著名唐代诗人李白出生地丝路重镇碎叶古城(今托克马克)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唐代“安西四镇”;唐代玄奘西天取经曾途经大清池畔(今伊塞克湖);中国的丝绸织造、造纸术、印刷术以及冶炼、凿井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都是通过中亚从而传向世界;中国的儒、道文化对中亚文化产生过一定影响,而佛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也由中亚进入中原;隋唐时期,胡笳、箜篌、琵琶等西域乐器进入中国,着胡服、尝胡食、听胡乐、习胡舞成为中原时尚。
“胡衣胡骑与胡装,五十年来竞纷舶”、“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唐诗中留下众多有关异域风情的千古绝唱。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横亘着巍峨高耸的天山,但它没有成为两国交往的阻隔,而成了联结人民友好的强大纽带。今天飞越天山,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为大唐西市博物馆带来“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刺绣品展”的52件展品,奉献给古城西安人民,继续谱写绵延千年的中吉友谊,为中吉人文交往再添新义,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增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