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文化复兴的碑林梦(中)
岁月的年轮深深地在古都西安这块土地上烙下了文明的印记。西安碑林,跨越了千年时空,承载着对中华文明保存与展示的重任与殊荣,成为一处了解民族历程、传承民族文化的地方。它以磅礴大气的情怀,纳藏了千年的中华遗存,成为人们心中的骄傲和艺术家们向往的神圣艺术殿堂!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伴随着十八大文化强国号角的吹响,西安碑林博物馆义无反顾地擎起了弘扬传统书法艺术的大旗,举办第一届“西安碑林奖”书法作品大展,不要赞助,不要合作,千年碑林就是资本。“西安碑林奖”就是要用碑林千年的文化力量为准绳,用世代打磨出的书法笔力,打造属于这个书法圣殿的世界大奖。
有一种胆略叫勇气
历史是极为宝贵的教科书,它记载着辉煌与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也蕴含着启示未来的智慧。西安碑林内数千碑石不仅仅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自汉唐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而不断奋斗、探索的华彩乐章!
漫步西安碑林,假如您用心去聆听,去感受,那千年的历史风尘就会展现眼前。东汉延熹五年的“苍颉庙碑”记下了苍颉造字的劳苦功高,西方传教士叩问大唐的驼铃声依然回响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字里行间,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开拓中不忘和平,开放中充满自信。从“开成石经”中,我们感受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情怀,“老有所终”的温馨,“不独子其子,不独亲其亲”的和谐……
“碑林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更是一座举世罕见、魅力无穷的特殊博物馆。它肩负着传承中华古老文化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核心。然而,碑林的重要性,不在于它以前的传统,而在于以后怎么发展,要让它的内涵向全世界发散出去。”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的眼里,千年碑林的魂就是碑石上那凝聚了“精、气、神”的书法艺术。书法的魅力就在于笔墨挥洒的那一刻,透出意志或精神的生命感,这就是生命在跃动,是诗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持续贯注!千年碑林如何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迸发激情,闪耀光芒,弘扬传统书法艺术当是不二选择。2011年3月,西安碑林书法艺术交流中心宣告成立。从那一刻起,碑林博物馆十余名书法家汇聚在这面猎猎旌旗之下,怀着朝圣般的心态研习碑刻,探寻文化的真谛;从那一刻起,他们带着作品出发,走进镇安,走进汉中,走进湖北钟祥。“我们这些在碑林工作的人,是累世修来的福报!”西安碑林书法艺术交流中心主任王冰说,作为新时代的守碑人,守候着先贤们遗留的一座座丰碑,尤如守候在先辈们的身边,深受先辈书法艺术的熏陶。沐浴在传统书法艺术光芒之中,我们自当惜福,用祖先遗传我们的艺术基因,发挥我们的艺术天赋,面碑苦学,将碑林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为什么书写中国汉字就是书法,写英文、阿拉伯文就不是书法呢?”正是带着对中国书法的种种好奇,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的300多名“金领”老外,不远万里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学习书法。他们在参观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碑刻之后,会自觉走进书法教室中,第一次拿起毛笔,写下了人生中第一个汉字。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圣殿,这里发生过很多动人的故事。西安碑林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临书展,每次有1000左右人次参加。在书法大家的碑石前面,许多来自国外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家会顶礼膜拜,泪流满面。
有一种责任叫担当
如果说,树起西安碑林书法艺术交流中心的大旗,“面碑”巡展交流是弘扬传统书法艺术的振臂一呼,那么,设立“西安碑林奖”向全国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海内外华人征稿,就是文化复兴漫漫征程上碑林人义无反顾的责任担当!4月9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对外发布消息,将以专业的水准、艺术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办好本次书法作品展,让真正有才华的书法艺术家脱颖而出,使“西安碑林奖”的获得者成为国内最具有专业水准的书法家。将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专家依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评审作品,评出入展作品200件,再从200件入展作品中评出“西安碑林奖”10件。这些入展、获奖作品由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对10位“西安碑林奖”获奖作者奖励1万元,并对入选者予以奖励,10月份在博物馆举办展览并出版《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作品集》。
这是盛情的邀请,也是庄严的承诺!“狂、怪、野”是生活个性,但绝不是艺术个性。碑林是传统书法之根。碑林人,在祖先身边,在传统之中,不能舍本逐末,耍狂求怪,要老老实实,不偏不倚,中中正正地在碑林传统上下工夫,把书法植根于传统之中。对于“西安碑林奖”的评判标准,强跃书记态度坚定,“一定要坚持纯学术、纯传统、纯艺术,唯有此,才能不负重望,走得更远。”
“我们没有合作单位,以碑林命名,因为我们确信碑林就是最有分量的评价标准。我们就是要做干干净净,做纯粹的书法大奖。”赵力光馆长掷地有声地说。
“西安数千年文脉有着人文向心力、文明感召力和文化竞争力,这是其成为有国际化影响的大都市的坚实基础,而西安碑林就是悬挂在都市上空的那颗璀璨明珠!”著名文化学者葛承雍说,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西安碑林肯定是一个无法淡化的符号。碑林人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勇于创新开拓,传承传统书法艺术的精神令人钦服。
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年代,最可怕的不是字写得难看,而是提笔忘字。汉字展现着华夏民族特有的智慧和美学观念。在这个日渐虚拟化的互联网时代里,还好有像西安碑林博物馆这样的地方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她的力度足以影响全球的华人。
如果您是一个文化人或对文化有向往和期待的人,西安碑林是一定要去的地方,在这座书法精魂的圣殿,通过那静谧的碑文,与圣儒、哲人、大师对话,去受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如果您是一个醉心书法艺术的求索者,“西安碑林奖”不容错过!在那方纯净的奖台上,您能沐浴到文化回归本真的荣光……
(三秦都市报: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