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上午9时,由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的“西安碑林奖”与西安碑林-全国书法专业媒体座谈会在馆内贵宾室举行。西安碑林诚邀《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法家论坛、书艺公社、陕西书法网等5家书法媒体,就“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展与西安碑林的话题进行了真诚交流。西安碑林党委书记强跃、碑林书法交流中心主任王冰向媒体记者介绍了展览目的和筹备进展情况,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主持,媒体记者、碑林书法家、展览筹备委员会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诚邀专业媒体磋商交流
出席座谈会的嘉宾有《书法导报》总编室主任王国强、《书法报》编辑江红女士、中国书法家网副总编何晓巍、书艺公社网总编贺进、陕西书法网总编赵刚、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书法中心主任王冰、办公室主任刘东平和西安碑林博物馆书法交流中心成员数十人。参加活动的媒体还有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中国西部书画网、翰墨网、汉唐网等十余家媒体。
西安碑林创建于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至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收藏从东汉至近代珍贵碑石、墓碣4000余方,时代序列完整,真草篆隶俱备,是汉代以来碑刻书法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圣殿”。目前有碑刻艺术、佛教艺术、石刻艺术、文物图书中心等四个主题展馆,文物图书中心拥有珍贵图书15万册。进一步提升西安碑林作为书法艺术宝库的地位,西安碑林博物馆自今年4月开始精心筹办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展。展览立足专业性、学术性、艺术性,旨在贯彻文化复兴,百家争鸣的精神,弘扬传统书法艺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传递时代文化强音。
立足投稿者最大获利
会上,碑林书法艺术交流中心主任王冰向大家介绍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展筹备和进展情况,并就书法展入展获奖者待遇等情况。从4月9日就启动的“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今年10月将在西安碑林开展,展览将每两年举办一届。展览组织筹备委员会和办公室已于5月份开始工作,目前已有全国31个省市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开始投稿,截止目前已收到作品1千多件。作者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只有10岁,有的作者甚至一次性投稿6件。再次承诺:
一、10名获奖者,除授予“西安碑林奖博物馆名誉馆员”外,发放1万元奖金外,还获得:1、终身免费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2、免费提供西安碑林展厅举办个人展览;3、个人论文及书法作品优先在《碑林集刊》上发表和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官方网站发布;4、享受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碑刻资源的查询和借阅;5、作为西安碑林重大学术活动的特邀嘉宾。
二、入展作者奖励《元桢墓志》原碑拓片一张。(《元桢墓志》是元魏宗子志石时间最古的。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17行,行18字,共306字。志高71厘米,宽71厘米。19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
三、所有投稿者都会编入西安碑林书法人才库,并在下届“西安碑林奖”展览之前凭个人身份证免费参观碑林博物馆。
强跃就“西安碑林奖”书法展的后续发展,以及碑林一手抓大奖赛、一手抓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延伸性的报告。并强调,本次书法展由西安碑林博物馆独立出资,不搞任何赞助冠名,就是要保证评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表示博物馆将聘请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以及书法权威专家担任评委,邀请媒体和投稿作者代表组成观察团,以确保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距7月20日截稿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近期投稿量不断增加,其中不乏有名气的书法家,强跃希望书法爱好者、书法家踊跃投稿,结缘碑林,共续碑刻文化。
专业媒体支招——品牌与影响力
随后《书法导报》总编室主任王国强 、《书法报》编辑江红、中国书法家网副主编何晓巍、书艺公社总编贺进、陕西书法网总编赵刚等,就如何办好“西安碑林奖”、创建西安碑林的书法艺术品牌、张扬西安碑林国学价值、联合推出碑刻学术栏目、建立科学规范的展览组织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业书法媒体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
《书法导报》总编室主任王国强就提出,不能让“西安碑林奖”仅仅作为一次书法比赛就结束了,要借机将碑林的书法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将碑刻与国学紧密结合,请余秋雨等文化学者走进碑林,解读碑刻艺术,阐释历史文化;也可以与教育界合作,建立国学教育基地,试想一群着汉服唐装的儿童,在历史碑刻中间席地而坐,在老师的领读下,咏诵碑刻论语、孝经等国学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建议请名家对展览作品点评,一同展出,注入作品集,增强其展览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元素。
《书法报》资深记者江红认为,西安碑林奖书法展是多年来书法界所期盼的大事、好事,西安碑林要紧紧地将展览与学术、文化、书法结合起来,努力办成一个顶尖级的永恒的文化艺术品牌,在媒体连续推出碑林碑刻艺术赏析解读,一碑一品,连续刊出,不断提升西安碑林的影响力。
中国书法家网副总编辑何晓巍建议,刚才就有一个想法,如果今天的座谈会能够搬到碑刻陈列的大厅内,会更加有意义。西安碑林要保持宣传的持续性,加强网络媒体的互动性、适时公布展览进度,广泛持久的架起与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沟通的桥梁,要引起广泛持久的关注;西安碑林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努力去挖掘、去探索,数字碑林、学术碑林的提法有非常好的实际意义。
书艺公社总编贺进表示,西安碑林决心办成纯学术、纯艺术、纯书法的三纯书法展非常难得,那就要利用网络等媒体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真正实现展览的公开透明,同时建议在展览开幕的同时,举办书法与碑刻艺术的学术研讨会,从本质上提升展览的学术价值和展览品味。
陕西书法网总编辑赵刚认为,西安碑林敢于向社会公开承诺,敢于挑战当代书法展的弊端,其本身就显示出其办展魄力、决心;在井喷式书法展览的当下,希望立足于专业性、学术性办精品展,加强书法展筹备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尽快增加工作人员,建立严谨细致的工作机制,建立无阻隔地信息沟通渠道,保持其独立的个性和广博的胸怀;望将碑刻学术建设与书法艺术交流有机融合,努力办成独具个性的碑林书法艺术大展。
强跃表示,西安碑林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今后还会迎来多个千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办好此次展览。媒体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宝贵,下来后我们将尽快完善机制,及时调整,尽快组织实施,有大家的支持,西安碑林一定会将这次展览办出水平。
签订互惠合作意向书
最后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与《书法导报》总编室主任王国强、《书法报》编辑江红、中国书法家网副主编何晓巍、书艺公社总编贺进、陕西书法网总编赵刚依次签订了互惠合作意向书。赵力光表示,我们将紧密与各专业媒体加强联系沟通,加强合作,努力实现数据共享、宣传同步、利益共享,相互促进;碑林丰富的书法资源和品牌价值一定会为广大书法家敞开大门,展示价值,实现共赢,努力践行“一次投稿,结缘碑林”的郑重承诺。
西安碑林博物馆长赵力光与《书法导报》总编室主任王国强签订合作书
西安碑林博物馆长赵力光与《书法报》资深编辑江红签订合作书
西安碑林博物馆长赵力光与书艺公社总编贺进签订合作书
西安碑林博物馆长赵力光与中国书法家网副总编何晓巍签订合作书
西安碑林博物馆长赵力光与陕西书法网总编赵刚签订合作书
本站站长赵刚与王国强、何晓巍、贺进三兄弟在碑林合影留念
事件回放
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展活动开展情况
一、 此次活动的宗旨
“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旨在贯彻文化复兴。百家争鸣的精神,弘扬传统书法艺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传递时代文化强音。由西安碑林博物馆独立承办,以专业性、学术性、艺术性为核心,选拔出优秀书法作品及书法家。
通过举办“西安碑林奖”活动,发挥碑林书法资源优势,逐步打造中国书法人才资源硅谷,让西安碑林发展成为书法科研基地及书法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产业的支柱。
二、 活动的筹备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筹备办公室。由书记、馆长任组委会主任、副主任,挑选业务能力较强的六名同志组成征稿办公室。“举全馆之力,集全馆之智”办好“西安碑林奖”活动。
三、 活动的宣传情况
四月我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展新闻发布会,五月召开媒体座谈会,一百多家媒体刊登了有关“西安碑林奖”的消息,一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进行了专业媒体的全面宣传,加强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宣传。征稿启事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家论坛网、新华网、汉唐网等媒体刊登,基本覆盖了书法圈内的读者群。同时,截至目前,全国有31个省市来稿,共收到的作品上百件,作者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10岁,有的作者一次投六件作品。近日,收稿较多,有些是在全国多次获奖的老作者。
四、 投稿及获奖待遇
关于获奖后授予“西安碑林博物馆名誉馆员”的待遇。
获得“西安碑林奖”的作者,除奖一万元现金外,授予我馆名誉馆员,有以下待遇:一是终身免费参观西安碑林;二是免费提供西安碑林展厅举办个人展览;三是论文及书法作品优先在《碑林集刊》发表和在西安碑林官网发布;四是与西安碑林职工同等享受本馆图书资料、碑刻资源;五是作为西安碑林中的书法学术活动特邀嘉宾。
入展作者奖是北魏《元桢墓志》一张,该墓志是北魏洛阳初期书法的代表作,在西安碑林所收藏的墓志中独树一帜,艺术风格近似龙门二十品,有很高的珍藏级书法艺术价值。
所有投稿作者,我们本着以碑林丰富的文化资源回报社会的想法,“一次投稿,结缘碑林”,凡投稿都会进入西安碑林书法人才库,两年免费参观西安碑林。
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活动深度解析
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于4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后,涉及范围广,社会反响大,引起书法爱好者及书法团体的高度关注,不少书法家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咨询,现就大家关注的问题合并归纳,并做深度解析。
1. 关于西安碑林的书法地位及价值
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二年(1087),收藏自东汉至近代石刻4000余方,时代序列完整,真草篆隶兼备,可谓中华书法发源的鼻祖。东汉《曹全碑》、北魏《晖福寺碑》、唐《集王圣教序碑》等名碑及蔡邕、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张旭、怀素、柳公权等历代名家的书作林立,是中国传统书法的圣地,历代书法名家的摇篮。被誉为“书法宝库、经石渊薮 ”的西安碑林,成为历代学习书法的圣地、培养书法人才的沃土。
2. 关于第一届“西安碑林奖”作品展的指导思想。
本届作品展旨在贯彻文化复兴,百家争鸣的精神,弘扬传统书法艺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传递时代文化强音。由西安碑林博物馆独立承办,以专业性、学术性为核心,真正让优秀书法作品脱颖而出,名至实归。
3. 关于第一届“西安碑林奖”作品展活动的宗旨。
通过举办第一届“西安碑林奖”选拔优秀书法人才,逐步达到中国书法人才资源硅谷,让西安碑林发展成为书法科研基地及书法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中国书法文华产业的支柱。
4. 关于第一届“西安碑林奖”作品展活动的工作措施
一是注重广泛、全面、综合。征稿范围覆盖面大,不分地域、年龄限制,凡是中国书法的爱好者均可投稿参加。
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公开评比,现场有公众做公证,并邀请新闻界和作者代表组成的观察团,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
三是围绕学术、传统、继承。本次展览以学术性为主,既要注重经典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要兼顾到时代艺术特点,推陈出新。
5. 关于获奖后授予“西安碑林博物馆名誉官员”的待遇
一是终身免费参观西安碑林;二是免费提供西安碑林展厅举办个人展览;三是论文及书法作品优先在《碑林集刊》发表和在西安碑林官网发布;四是与西安碑林职工同等享受本馆图书资料、碑刻资源;五是作为西安碑林重大书法学术活动特邀嘉宾。
6. 关于入展、获奖作品收藏的意义。
一是作品被西安碑林永久收藏,供后人学习欣赏;二是实施对外巡展;三是以做刻碑之用。
7.关于入展奖的奖品及价值。
入展作者的奖品是北魏《元桢墓志》一张,该墓志是北魏洛阳初期书法的代表作,在西安碑林所收藏的墓志中独树一帜,艺术风格近似龙门二十品,有很高的珍藏级书法艺术价值。
8.关于投稿作者的待遇
西安碑林作为书法圣地,也是一个单位实体。我们提出“一次投稿,结缘碑林”的口号,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投稿人凭本人身份证一年内免费参观西安碑林。
9.关于第一届“西安碑林奖”作品展活动结束后,碑林在书法方面还会有何措施,如何推动书法的发展。
举办本届全国书法作品展,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挖掘碑林文化内涵,发展书法艺术的需要。本届展览后,我们将要做以下五项工作。一是要做好保障,成立一个专业机构,设立西安碑林书法基金会;二是要夯实基础,组建一支全国书法队伍,建立中国书法人才库;三是要强化载体,继续开展系列书法活动,探索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四是注重效果,要创意著名书法品牌,吸引书法人才;五是要优化举措,建立中国书法文化产业,要通过建立书法产业交流展销中心、碑林书法学院、碑林书法博览会等做大做强书法产业,真正发挥碑林书法核心价值,达到书法惠民的目的。
资料来源:西安碑林博物馆
(来源:陕西书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