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中国梦,碑林梦

中国梦,碑林梦

发布日期: 2013-06-26 14:06
字号: 打印

 

 

 

 

——记“西安碑林奖”专家媒体座谈

 

 

    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文化复兴、书法艺术如何复兴?书法艺术的根在哪里?西安碑林文化资源是碑林的资源,是中国的资源,亦是世界的资源。碑林人一直有个愿望:如何将这个资源充分发挥出来,让碑林梦变为现实?这是6月7日上午,西安碑林博物馆召开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专家媒体座谈会,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在现场的畅谈。

 

    书法复兴的根在哪里?

 

    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本次活动,我们用了五年时间来进行准备。七年前,在碑林创建920周年时候,我们办的那次书法邀请展,千余幅来自中国书协理事或及各省市副主席以上级别的作者从全国各地将作品邮寄过来参展,就是这些不为名利,情操高尚的书法人,让我们这些千年碑林的守护人看到了希望。书法文化复兴的根,复兴的基础,就在这些与碑林有着深厚渊源的人身上,也是他们给了碑林人足够的自信和鼓励来举办这场展赛。参展,就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千年前的大师们表达了最高的尊敬。

 

    实现“西安碑林奖”的后效应

 

    参加“西安碑林奖”一次投稿,终身结缘,优秀作者信息将注册录入碑林人才数据库,并同步登记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电子检票系统,两年内当这些作者再次光临碑林博物馆时,用身份证一刷,信息就自动通过了,我们将给予优秀获奖者终身免费参观、纯绿色通道的待遇。这样做是为了实现“碑林奖”的后效应,目的是为了营造出文化繁荣的氛围,为这些书法精英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我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次征集到的可能不是最好的书法作品,但是一定是要具备大众和普及性的,让很多书法爱好者积极参与活动,当这些作者体会和经历从“人写字”到“字写人”的过程时,也会获得重要的书法感悟。

 

     千年碑林的价值观

 

    曾几何时,虚拟的网络世界,功利意识、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快节奏的生活,吞噬了我们的青少年,我记得一个青年跟我说,他练习书法只是为了改变“泥腿子”的命运?当书法沦为功利主义的工具,我们必须要深思。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写字本身,在于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人与自然与宇宙关系的价值观。写书法的过程中,由于汉字结构本身的严谨特点,一笔一画、落笔运笔收笔的过程、字的稳定性等等都要求书写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以此来培养书者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古云:“练字就是练志”,练书法没有一种铁砚磨穿、铁杵磨成针的锲而不舍的耐心、恒心、细心、决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显然是无法写出漂亮字的。在任何行业里,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做事,阿里巴巴的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多数人死在了黎明前的晚上,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力、气汇聚于笔端,身心和意志得以磨炼,书法能成,万事可成,为什么不“书”呢?书法艺术堪称国粹,丹青圣手、丹麦人毕加索曾大赞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因为她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把绘画、雕塑、舞蹈、诗歌、历史、音乐等多种艺术、多门学科知识融于一体就是她的艺术特色。无论是何种知识 ,都是先师从“先人”汲取精华,后输出“自身”所创精华。所以我们就从“零”开始努力,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或者更长时间,但是我们始终相信,量变后终会有质的飞跃,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卓越,碑林人要输出这种脚踏实地、耐心潜修的价值观。无论是那种文化,必须要有它自由成长的土壤和环境,西安碑林自千余年前就开始播种、繁衍,千年的养料沉淀在土壤里,静静的等候着后人来汲取,作为守候者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氛围最大化的延展开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走出复兴中国书法之路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这次作品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以学术性为主,既要注重经典及传统文化内涵,又要兼顾到时代的艺术特点,推陈出新。评审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公开评比,现场由公证处公证,并邀请新闻界和作者代表组成观察团,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力争在整个过程中,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体现为大众服务的主导思想。比如我们在这次碑林奖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计划在本次大赛结果网上公布后,不再进行集体颁奖,而是分散颁奖,这样可以减少获奖者的参赛成本,营造“学书法爱书法”的学习氛围,增大获奖者家乡的受众面,产生更大影响力。西安碑林奖组委会,将邀请媒体记者随本次组委会人员赴获奖者的家乡上门颁奖。碑林人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走出一条复兴中国书法之路。

 

    举全馆之力,集全馆之智,注重细节服务

 

    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王原茵:本届“西安碑林奖”的宗旨,是贯彻文化复兴的精神,创造百家争鸣的气氛,以学术性、艺术性、独立性为核心,普及文化教育、弘扬传统艺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通过举办“西安碑林奖”活动,逐步打造中国书法人才资源硅谷,建立碑林书法人才库,让西安碑林发展成为书法科研基地及书法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产业的支柱。为了办好本届碑林奖,我们成立了筹备办公室,由书记、馆长任组委会主任、副主任,挑选了六位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组成了征稿办公室,“举全馆之力,集全馆之智”来做好这次重要的事情。 

 

    “碑林奖”拒绝冠名

 

    强跃:有企业打来电话,要求冠名,但是“碑林奖”拒绝冠名,因为碑林博物馆本身就是公益事业单位,而办一场纯学术的公益型书法赛也是多年来的一个心愿。此次作品展将评出“西安碑林奖”作品10件,获奖作者奖金10000元,我们自筹资金,拿出100万元来认真组织和承办这件事情,作为碑林的工作人员,我们碑林的有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习书法的传统,包括我们的讲解员、门卫、在编或者合同工、临时工随便抓出来一个,都可以写,我们每年都有举办系统内部的书法比赛的传统。但是这次,为了体现公正和透明,碑林的职工,参展不参评,我们自己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组委会还将从投稿者中推荐和申请作为监督人员,全程参与监督和评稿。

    这次,是我们首办面向全国的书法大展,无办赛经验,不懂就是不懂,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和记者,提出宝贵意见,请予指正。

 

    陕西人醒来的早,起来的慢,行动迟,

    迟也不要紧,你能做就好,就怕没人做!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钟明善:从我内心来讲,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这是我盼了几十年的愿望,每参加似“兰亭”或“淳化阁”赛事,这种感觉尤为激烈,想我碑林所藏,那一块也能够有此殊荣?我老是在感叹陕西人醒来的早,起来的慢,行动迟,迟也不要紧,你能做就好,就怕没人做!所以,在座的诸位同志,你们做,好!我支持,我坚决支持。西安碑林,无论是称其为书法宝库、文献宝库、还是石质图书馆,墨冻、金石之府......罢。孰问,天下还有第二个么?兰亭能做成全国知名奖,碑林藏有这么多的“兰亭”为什么不能做成世界的一个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忘不了,有一个日本老太太,一来到咱们碑林,就爬在碑上哭,就在咱第二展厅《多宝塔感应碑》那块碑,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怎么了,她说,我写了一辈子了,今天终于见面了。韩国书法家金膺显,他的字,写的一点也不比国内书家低,他在西安办展览,展后我带他到碑林来参观,他看完后说:“唉,就咱那破字还到西安来办展览,我也不嫌丢人”。这种例子太多了……这说明啥问题? 艺术无国界,我希望今年这个活动做起来,一直传承下去,坚持做十年二十年,相信会培养起一批坚定的传承者。对于“群众性”,我觉得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不一定西安碑林这次获奖者一定都是知名书法家的作品,亦或草根,但是前面(第一、二届)获奖的一定是一流书法家。他现在不是,是因为没有宣传,要相信群众,高手隐于民间者众,群众认可的,他就是!要确立这种意识,才能保证此类大展的“命”,才能让民族文化深入骨髓,溶于血脉般传承下来。

 

    将“西安碑林奖”打造成陕西一张文化名片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终南印社社长赵熊: 西安碑林奖本次活动的“独立性”应在借助“活动”这种形式中、在传播的文化理念中、在竖立的文化品牌中体现出来。弘扬碑林的文化精神,从中彰显出“学术立场”及“艺术倡导”有其必要和重要性,在当代书法的发展状态中,大致不出“传统——在传统上出新——前卫”这个模式,我们要在其中以何种视点选取何种立场,对“西安碑林奖”的创立和坚持都至关重要,希望在进一步的征稿和评奖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来。如此,有可能把“西安碑林奖”打造成为有内涵、有个性、有身板的陕西文化“型男”。

 

   建议申报为省政府支持的序列文化赛事

 

    中国书法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薛养贤:我的愿望之一就是在陕西搞一个权威性的书法展览,有一个权威性的书法大奖,希望办成个有学术、有分量的展览。希望首次举办就能办成书法界的一次盛会。西安碑林,正如钟老师所说的那样,它不仅是中国的碑林,也是世界的碑林,是我华夏祖宗文脉之墨冢,我国文化复兴之基,建议在第二届举办的时候,至少是能够纳入省政府支持的序列赛事,由陕西省政府牵头来做这件事情,一显其权威性,二显其地域性,三显其文化性。钟老师刚才举例说,当年上海市的市委书记熊在《淳化阁》赛事时讲话:“我们要让小保姆都知道《淳化阁帖》”可见其重视程度,值得我们借鉴。如此,当有了群众性的广度,有了行政性的高度及有序性的章度,“碑林奖”一定能够办出水平,办出精彩。

 

     “西安碑林奖”最终一定要走向国际

 

      中国书法家协会妇女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张红春:西安碑林博物馆,历年来比较偏重对碑石的研究,学术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学术高度较高;本届赛事不以名望和级别论高低,仅以“书法”能力赛水平,群众基础的广度和精神高度也较好。但是,相应的群众性给评比的操作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故此,薛老师提出的建议将本届赛事从多个角度设立奖项就很有操作性,比如设立名家的创作奖、设立草根的临帖奖,设立专门针对国际友人的国际奖,设立针对少年儿童的少儿奖等。本届展览要保证学术高度,要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性,评审专家很重要,公众认可评委,则认可评审结果。碑林要有足够的自信将“西安碑林奖”的目标定位最终走向国际化。

 

     选好专家、相信专家

 

    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徐明正:本次展赛的独立性,决定自由(创新)度;态度和能力决定了是否能够公平和公正,公平、公正才能使本次展赛充满生命力;碑林的责任和使命,决定了碑林人举办本次“碑林奖”的自信;碑林的学术研究能力,综合服务能力,以及输出的价值观,决定了今后的品牌。“西安碑林奖”要表现出独立性、公正性,公正才能阳光,有阳光才能有人气;确保公正性两个前提,一是态度,二是要有公正的能力,要选好专家、相信专家。(懿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