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丝绸之路历史沿革

丝绸之路历史沿革

发布日期: 2012-11-29 09:11
字号: 打印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总长4000多公里。
  丝绸之路是古代欧亚大陆上东方与西方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桥梁,在世界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由此揭开了延续一千多年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兴衰的序幕。公元前60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至此,西域诸国使者和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往来不绝,大量的丝帛沿此路西运,同时西域的“珍奇异物”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也开始进入兴盛时期。西汉末年,政局动荡,丝绸之路暂时中断,。东汉时期“三绝三通”,丝绸之路逐渐恢复,尤其是这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诸多译经弘法的道场。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丝绸之路虽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和兴盛的阶段;隋唐时期,全国统一,国富民强,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大大有利于丝路的畅通和中西方的贸易、文化交往,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中西文化交流达到高潮。宋、辽、金、西夏,诸政权交替,丝绸之路虽未断绝,但远不如汉唐之时兴盛。明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陆上丝绸之路随而走向衰落。
  丝绸之路整个走向奠定于西汉时期。汉唐两代的丝绸之路一般分为“南道”和“北道”两条路线。 “南道”从长安出发,向正西,经今咸阳、兴平、扶风、岐山、凤翔,转向西北,至千阳,过陇山,此段丝路称为“陇山道”,由此入甘肃境内。“北道”的线路基本向西北,自长安经今咸阳、兴平、礼泉、乾县、彬县、长武,入甘肃境内,再经泾川、平凉到宁夏的固原。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毫无疑问,中国的丝绸是东方输往西方的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但是在这条贸易之路上交易的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货物,包括从东方运往地中海的贵金属和宝石、瓷器、香水、纸张、装饰品和香料等,以及运往东方的棉花、纺织品、玻璃、红酒、琥珀、地毯等。此外,还有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出产的优良马匹沿此线路销往东西方。与此同时,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播到远至东方的日本和西方的土库曼斯坦等地区。通过丝绸之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从地中海、袄教和摩尼教从波斯传入中国。此外,科学技术成就、医药知识、农作物种植等也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传播。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冶铁术、弩箭、指南针和瓷器传到了西方,西方的工程技术(尤其是造桥术)、棉花种植和加工、挂毯织造、天文历法、葡萄种植以及玻璃和金属加工技术传入东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