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省文物局组织召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编纂会议

省文物局组织召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编纂会议

发布日期: 2013-01-15 18:01
字号: 打印

        1月11日上午,陕西省文物局组织召开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编纂会议,会议由周魁英副巡视员主持,赵荣局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赵荣局长指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公众进行文化遗产宣传的重要媒介,按照丝路申遗工作要求,丛书必须在今年7月前完成出版,时间紧,任务重。赵荣局长要求,一是各单位充分认识丛书编纂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务必按照申遗要求,按时编辑完成。二是要突出科普性。此套丛书除了对遗产本身的介绍外,还要体现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规划。内容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在章节设计、内容选择上要通俗易懂。三是在版式体例方面参照第三次文物普查丛书形式,遗产点名称文物局最后公布的名单为准,每册内容不超过50000字,100页左右。四是要突出遗产的价值。在阐述遗产价值方面,一定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评价,这是书中的核心部分,通过价值的阐述体现出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周魁英副巡视员就丛书编写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单位要深刻领会赵荣局长的讲话精神,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要搞清楚为什么编辑《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目前各个申遗点没有从世界遗产价值的角度介绍遗产的书籍。在申遗档案中对专家影响最大的是科普读物,这是申遗迎检的需要。第二,各申遗点现有的科普读物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内容或过于简单,或过于专业。所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必须介于两者之间。第三,要为申遗成功后做好准备这套丛书要作为申遗成功后的汇报成果。第四,丛书采取集中编写办法,同时,出版社板式设计工作同步进行,编辑全程参与。第五,丛书编写方法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编纂方案》中编纂大纲要求为基本框架。各分册主编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章节名称、内容。第六,遗产价值方面,要突出遗产在人类文化史特别是丝绸之路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要通过这部丛书告知专家、读者遗产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展示出陕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SITESERVER_PAGE]

        随后,省文保院赵静副院长就《<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编纂方案》做了解释说明。她强调遗产点的名称要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遗产正式名称为准。要以专业通俗、深入浅出为编纂原则,每一处遗产点单独成册编辑出版,充分体现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良好的保护、管理现状。2013年3月初稿要全面完成,各单位要立即落实分册主编、具体编写人员,安排好工作进度。丛书内容包含遗产现状、历史与沿革、地位与价值、科学保护研究、保护与管理等五个方面,插图包括文物点的区位图、文物遗迹保护图、文物分布示意图、保护规划远景图,无法编入书中章节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但不可超过2页。最后,赵静副院长从字体、代词、标点、称谓、引文、纪年等方面对行文技术规范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陕西旅游出版社副总编李晓娟从出版专业角度提出以下几点意见。第一,一套丛书的结构要有整体性,行文、体例要保持统一,丛书必须有一个统稿人与出版社沟通,保持丛书的整体性。第二,丛书是文物惠民的体现,要达到宣传的目的,文字一定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三,必须列出时间进程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丛书编辑工作。1月底由出版社拿出详细编辑大纲和体例。2月初,召开编者沟通会,在春节前拿出样章讨论修改,通过后立即着手设计封面。3月15日前必须交稿,5月10日前按照要求做出样书,审定修改定稿后交付印刷,争取6月10日前印刷成册。

        在会议上,申遗点有关单位人员进行了现场咨询文物局、旅游出版社的领导和负责同志对丛书内容、编辑体例、文物图片、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说明。

        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省申遗办、西安市文物局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大明宫文物局、陕西旅游出版社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省申遗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