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ii)、(iii)、(v)、(vi)。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而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68.16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89963.13公顷。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公顷。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历时久,难度大,申报项目内容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中国和中亚各国为保护丝绸之路遗产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推动和指导下,国家文物局会同外交部、教科文全委会等相关部门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跨国协商,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调与沟通,增强我国在申遗进程中的话语权,确保申遗按照正确的技术路线顺利进行。同时,督促、指导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各级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开展制订和颁布实施保护管理法规、规划,设立保护管理机构,实施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监测等工作。国家文物局加强组织协调,为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搭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管理机制。相关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团队,协调文物及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高质量地完成了申遗准备工作。丝绸之路沿线人民群众和利益相关者对申遗工作也给予了坚定的拥护和支持。
[SITESERVER_PAGE]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丝绸之路申遗,极大地改善了文物周边的环境,为地方民众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文化生活空间,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发挥了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并为促进遗产地旅游业进步,增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惠及于民、反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丝绸之路申遗在项目选择、价值研究、协调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对于丝绸之路后续跨国申遗项目以及我国系列申遗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并进一步扩展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领域和空间,丰富和深化了世界遗产的理论和实践,将促进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深入发展。
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6月15日至25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主席谢赫·阿尔·玛雅沙·本·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公主(Sheikha Al Mayassa Bint Hamad Bin Khalifa Al Thani)担任会议主席。卡塔尔首相兼内政部长谢赫·阿卜杜拉·本·纳赛尔·本·哈利法·阿勒萨尼(Sheikh Abdullah bin Nasser Bin Khalifa al-Thani)等出席了6月15日晚的会议开幕式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