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博物馆宣教工作巡礼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陕西文博事业的飞速发展,陕西博物馆宣教事业不断走向辉煌,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讲解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弘扬传统文化、宣传陕西、加强未成年人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宣教理念,抓好队伍建设
198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在天津召开了全国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座谈会,陕西借着这次会议的强劲东风抓好博物馆宣教队伍的全面建设,宣教工作出现三大变化:明确宣教工作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将博物馆、纪念馆的群工部改作宣教部,宣传教育功能得以充分显现;明确讲解员的职责和任务,在省文物局直属博物馆推行专职讲解员制,改变过去讲解员兼任保卫员、保洁员的做法,地市级博物馆也逐步改变“三员一体”的惯例;明确宣教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宣教专业委员会专门从事宣教专业、学术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宣教委员会在组织“诸葛亮”会议后统一思想,重点抓好宣教工作的队伍稳定、人才培养、理论探讨,提出了“以自然为本,以知识取胜”的指导思想和“稳定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人才,造就专业尖子”的口号。宣教委员会进一步明确讲解工作的艺术定位和发展方向:讲解艺术理论化、宣教工作规范化、讲解员知识化。
宣教委员成员大多由各博物馆宣教部的主任、主管宣教工作的馆领导和省文物局主管部门领导组成,这些同志熟悉宣教工作、热心宣教事业。委员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家都积极响应,召开年度会议、业务会议、学术交流会和组织的讲解员培训班、讲解比赛等活动都非常顺利。各博物馆在宣教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也纷纷建立了各馆的宣教部,充实完善了领导班子和讲解员队伍,宣教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队伍体系。
宣教委员会成立后相继建立了章程,完善了工作制度,使委员会的运作程序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秦俑馆还创办了《文博宣教》刊物,该馆后来还与宣教委员会共同办刊,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园地”、“讲解词精选”、“宣教论坛”、“学术小议”等栏目,定期刊发讲解员的工作体会、学术成果等文章,深受广大文博宣教工作者的欢迎,为全国文博宣教人员提供了一块难得的业务交流平台。
拓宽交流渠道,提高讲解水平
文博讲解工作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个性特征就是各馆的专题陈列、文物时代、文物分类各具特色,讲解内容自然各不相同。但文博讲解工作又有许多共性,即讲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切实走近观众,体现人性化。陕西博物馆宣教工作摸索出一条通过拓宽业务交流渠道,促进讲解水平提高的新路子,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改革开放前,博物馆讲解队伍主要由馆内职工选派或从社会的文艺演出团体调入,在社会教育渠道中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当时馆际间的业务交往也相对比较少,讲解员的讲解业务能力主要靠师传面授,讲解稿也只能套用相关学术文章的内容,整个宣教队伍普遍存在交流渠道较少、讲解水平不高、人才培养不理想等问题。
为了扩展讲解员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范围,促进博物馆宣教专业和学术成果交流,陕西博物馆宣教委员会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业务交流体系,定期在省内外广泛开展业务交流活动,不断拓宽了业务交流渠道,活跃了专业学术氛围,全面提高了讲解员的业务水平。在业务交流活动中,建立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业务交流格局,使讲解员的视野跳出本馆、本省范围,逐步走向省外、国外。
陕西各级博物馆间也有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部分大型博物馆将分散于各地博物馆的金银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汇集进行专题展,不断在馆际间开展文物、学术交流,为宣教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博物馆通过互派专业人员和讲解员的方法,在馆际间广泛开展讲解互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本馆的讲解内容和模式,起到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使大批的讲解员特别是小馆的讲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水平。
一些省、市级博物馆也不断为讲解员创造走出去开拓视野的机会,在安排出国考察、参观学习时尽可能照顾担任宣教工作的负责人参加,通过考察学习带回先进的讲解理念和方法,创新现有的讲解模式。在每届全国讲解员比赛活动中,省市级大馆由主要馆领导和宣教部主任带队,组织大批有潜力的年轻讲解员到大赛现场观摩学习。2004年在辽宁省扶顺市举办的全国讲解员大赛时,陕西先后有七八家博物馆派出了30多人的观摩团,使大批宣教干部和讲解员在观摩中受益匪浅。
宣教委员会积极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年会、总结会、学术会、联谊会、换届选举会等形式,利用请教师上课、上台示范、打分评比等方法给讲解员创造业务交流机会,同时也是给讲解员压担子、教方法、传技艺。2004年在全省未成年人讲解比赛中,组委会特地从当地请来六位小学生作评委,用孩子们特殊的视角审视讲解员“三贴近”的能力,检验讲解工作是否能真正让少年儿童这种特殊群体的观众也能接受。此举在陕西宣教队伍中引起较好反响,特别是为创新讲解模式、提高讲解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狠抓业务培训,增强综合素质
1990年,陕西在昭陵博物馆举办全省讲解员培训班,担任培训组织工作和教学任务的大都是各馆宣教部主任或业务能力强的老讲解员。这次培训不仅培养了一批讲解员,也发现一批素质比较好的讲解人才,使之后来成为各馆的业务尖子和讲解骨干,大多在1991年的全省和1992年的全国讲解员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通过这次培训感到,业务培训既增强讲解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讲解队伍人才梯队建设的必要途径。
宣教业务培训的重点是整体提高讲解员队伍的讲解水平,但讲解员队伍由于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讲解业务培训总体可分两类人员:一类是初入讲解队伍,需要从最基础的业务知识、仪表仪容等入手;第二类是有一定的讲解经历和经验,但一直在低层次上徘徊,需要通过强化训练使其达到更高水平。为此,陕西开始了因人施教、因地制宜的宣教业务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第一类人员的培训数量多、任务重,依托西安半坡博物馆建立了宣教业务培训基地。
陕西宣教培训工作形成了以培训基地为中心,以各市、各博物馆为分支的培训网络。培训基地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招收学生,每年定期举办一至二期培训班,内容设置主要重在提高学员的讲解水平和综合素质;各分支培训网络根据学员情况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教员主要来自培训基地的老师,重点对辖区基层文博单位的讲解员进行普及性培训。目前,共举办全省性(不含地市)各类讲解员培训班20余期,其中培训基地单独举办16期,先后为本省和20多个兄弟省、市培训讲解员600余人。部分学员还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其中陕西参加全国性讲解大赛4次,共有5人次获一等奖、8人次获二等奖、5人次获三等奖、一次获得集体奖。不少受训学员已担任宣教部主任或馆领导,在全国各地文博宣教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陕西宣教委员会在办班过程中注意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使办班的质量越来越高,授课与辅导内容日渐走向正规和完善,讲解员的基本功训练、讲解的基本要素、讲解词的撰写、专家示范讲解与观摩、职业道德、汇报讲解等方面都已形成了成熟的教学体系,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员的讲解水平。陕西的培训工作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报名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十分踊跃,每期都能达到四五十名学员。
在宣教委员会自己举办培训班的同时,陕西文物管理部门注意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优势,主动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训班,先后在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联合举办文博专业人员专升本和在职硕士研究所专修班,使大批从事文博宣教领导工作的同志和有志于提升自己学历的大专在职宣教人员重新回到学校,接受系统学习。通过讲解员培训和大专院校专修学习,使陕西博物馆大批宣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增强。
探索讲解艺术,贴近参观群众
陕西宣教工作提出“以自然为本,以知识取胜”的基本思路,讲解工作已经从简单的讲清楚、听明白的起码要求,升华到将讲解作为语言与知识相结合的艺术高度。陕西宣教委员会不断总结几次全国讲解比赛的经验和讲解艺术技巧,探索用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指导讲解实践。为此,《文博宣教论丛》一书应运而生,该书从不同层面论述、探讨了宣教工作,许多文章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宣教委员会注意发现各地、各馆在宣教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将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并将有些成功做法运用到宣教培训班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学员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宣教工作的新动向、新成果。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对革命圣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无比的崇敬之意。20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听讲解员介绍大生产运动中用过的纺车时,讲解员情不自禁地边表演表演唱《纺线线》,将周总理带回到了当年火热的延安岁月,总理十分激动地赞扬这种讲解风格好。于是,“讲、唱、跳”的讲解风格很快在延安推行开来,并请来语言、文字、表演、播音、舞蹈等方面的专家对这种讲解风格进行评估、讲学、示范、指点,组织讲解员开展创新讲解风格后的比赛。从此,“讲、唱、跳”的讲解风格成为延安革命纪念馆独具魅力的讲解“绝活”。
“讲、唱、跳”是宜讲则讲、宜唱则唱、宜跳则跳,灵活多样、欢快活泼的讲解形式具有烘托氛围、增强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延安革命纪念馆为此修编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解说词》,专门编写了《“讲、唱、跳”讲解技巧实施方案和培训制度》,使“讲、唱、跳”的讲解艺术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延安革命纪念馆还成立了“延安精神宣讲团”,让延安精神走出窑洞,走向农村、工作、学校、部队,走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大礼堂,先后赴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云南、深圳等11多个兄弟省、市及省内宣讲延安精神上千场次。原国家主席江泽民观看了延安的“讲、唱、跳”后说:“你们把延安精神讲活了!”
1995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为了向与会领导展示陕西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博队伍的精神风貌,积极发挥文博队伍多才多艺、能讲会唱、能歌善舞的特长,为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心编排了一台汇报演出。这支庞大演出阵容的主持、演员、乐队全是文博系统自己的职工,而且绝大多数是宣教战线的讲解员。晚会利用多种演出形式向与会领导展示了以文博工作为主题的讲解、歌舞、小品、说唱、演唱等节目,演出不但羸得了观众的热烈喝彩,文化部的领导观看完演出后也赞赏地说:“陕西的工作总是富有创新精神。”
一出《回娘家》再现了延安革命根据地当年火热的岁月
宣讲小分队深入到驻陕某部训练场为官兵现场宣讲
(文/秦汉 图/武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