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驻陕1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有幸首次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欣赏到该馆库存积压几十年未展出的800余件精品墓志,这是该馆在文物保管工作中创新思路为库存文物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寻找到新的出路。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时期,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后入藏珍贵碑石越来越多,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文庙而兴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随着馆藏文物日益增多,文物保管与收藏空间局限、与研究利用不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制约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该馆在创新文物保护管理思路中寻找博物馆发展出路,在开拓进取中解决博物馆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瓶颈。推动的馆藏文物柜架项目在新石刻馆建成开放后启动,地面有孔庙文物库、版本书画库、拓片资料库,地下有半开放精品墓志库、石刻造像库、画像石库、密集式墓志文物库、砖墓志库,总面积1600余平方米、柜架体积1066立方米、展出858件精品墓志。
该馆根据石质文物保存的特殊要求,对文物柜架有关技术参数、原材料质地、加工工艺作出严格要求,对石刻文物和柜架直接接触位置增加缓冲垫;根据文物大小设计可调节隔层,为每件文物制作不同卡扣,确保文物在架体上牢固美观地存放。为更好地发挥石刻文物服务社会的功能,建成一座具有展示功能的精品墓志库,制作倒“Y”形柜架展出858件精品墓志对专家和团队开放。
文物库房柜架项目始终贯穿重视文物保护和安全第一的理念,对书画版本库房采用对开密集层式柜架确保卷轴类书画存取方便,采用大尺寸抽屉和搁架减少资料在保存过程中因折叠带来损害,所有纸质文物库房均采用樟木隔板防止文物遭受病虫害。
据馆长赵力光介绍,新建成的文物库房改变过去传统文物保护形式,突出馆藏石质文物保管的存放安全、挪动省劲、参观方便、节省空间的要求,多举措解决纸质文物的防潮、防霉、防虫、防火等问题,实现文物从传统人力搬运到机械搬运转变,多层式设备有效地利用文物库房空间,减少石刻文物的物理应力,延长石刻文物的保存时间。(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