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米脂县文物工作纪实
米脂县具有千年治县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丰富。米脂是历史名人貂蝉的家乡,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故里;米脂也是陕北著名的革命老区,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全县共有文物遗存150多处,其中古遗址44处、古建筑56处、古墓葬13处、石窟5处、现代遗迹12处;有杨家沟革命旧址、盘龙山古建筑群、姜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鼎铭陵园和故居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博物馆是陕北地区创立最早的县级博物馆,收藏珍贵文物2000余件。
李自成行宫是全国范围内关于大顺帝李自成为数不多、十分珍贵的文物遗存;米脂古城是全国罕见的、最大的窑洞古城;杨家沟马氏庄园、刘家峁姜氏庄园、高庙山常氏庄园,以及曾是毛泽东、周恩来旧居的中西结合的典范建筑——杨家沟新院等大型窑洞庄园,依山造势,古朴雄浑,全国罕见。
米脂县作为陕北地区的全国扶贫重点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路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在文物保护上加大投入力度,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收到了明显成绩,被列入全省文物重点县,2006年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夯实基础工作,增强保护意识
为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管理,该县建立健全了米脂县博物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杜斌丞纪念馆、姜氏庄园文物管理所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75名,在县级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县财政安排文物保护专项经费70余万元,对县域文物进行有效的管理保护。
成立了米脂县文物公安特派室,对全县城乡田野文物以及文保单位、馆藏文物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建立健全了以群众文保员为骨干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推选一批热爱文物事业,责任意识强,群众威信高的群众文保员,对一些重要文物遗存进行专人保护管理。
县政府出台了《米脂县文博旅游景观来宾接待办法》和《米脂县重大文物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县文化文物局和各文博单位制定了《消防安全制度》、《文物安全定期检查定期报告制度》、《领导岗位责任制度》和《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文物安全。
为普及《文物保护法》等法规知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文物法规意识,他们每年都要开展文物法规宣传月活动,动员全县文物部门挂横幅、贴标语、做展板、印发宣传资料;利用城乡集会、“两代会”、“三干会”、“三下乡”活动等有利时机,走街市、进乡村,大力进行宣传活动,形成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有效地普及了文物保护知识,有力地推动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狠抓保护管理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该县的文物抢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被列入陕西省文物保护重点县。目前,杨家沟革命旧址抢救性维修项目,一期工程共150万元正在实施中;投资78万元完成了新院和十二月会议旧址抢救性维修工程和西北野战军高级军事干部会议旧址(马氏祠堂、讲堂)整体修缮工程。连接杨家沟革命旧址与先生陵园故居,全长、投资400余万元的桃杨文物旅游公路已经投入使用;投资30万元的姜氏庄园停车场项目已经完成;投资98万元的杨家沟革命旧址停车场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李自成行宫整体维修工程引起省、市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摆上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批示:“请文物局高度重视,提出维修意见”。,原省长陈德铭批示:“明年是李自成诞辰400周年,一期工程务必完成。请省财政商文物局协调,省、市、县各承担一部分资金(概算350万元)”。2005年争取到50万元资金,抢修了东厢房、耳房、钟楼,拉开了李自成行宫抢修整修的序幕。2006年,投资136万元的李自成行宫维修项目和投资90万元的“李自成纪念馆”、“米脂婆姨史迹展馆”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以优化李自成行宫周边环境为主题,融资千万元的行宫路及广场建设工程完成投资900万元。
由于历史原因,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米脂中学长期占用李自成行宫的部分古建筑。经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文物部门十多年的不断奔波和不懈努力,在省、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终于解决了米脂中学长期占用行宫古建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为行宫古建筑群的整体保护与管理奠定了基础。投资百万元的姜氏庄园征购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庄园中院现已全部征回,上院和下院的征购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融资50多万元创建了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马豫章名字命名的豫章小学,解决了杨家沟小学半个世纪占用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的遗留问题。
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西野”旧址两孔窑洞院落建筑,新建了风格独特的全国最大的窑洞展馆暨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纪念馆,并于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暨转战陕北胜利58周年之际正式开馆。该馆占地,通过大量文字、图片和实物,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它的建成填补了“转战陕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没有专题展馆的空白,不仅是全市、全县文化建设中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一件大事。
另外,米脂县先后完成了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旧址、姜氏庄园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完成了万佛洞、杜斌丞纪念馆等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专门成立工作组,指派专人负责,深入城乡,翻山越岭,对中共米东县委旧址、常氏庄园、杜斌丞故居、杜聿明故居等8处需要加强保护的文物遗存进行登记、绘图、拍照和档案整理。同时,强化文物库房管理,对馆藏文物建档建卡,做到账物相符、账目清楚。
狠抓“升格定级”,促进保护利用
2000年,米脂县将杨家沟革命旧址补报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完成了姜氏庄园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鼎铭陵园与故居补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以上两处文物古迹均于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完成盘龙山古建筑群(李自成行宫)和姜氏庄园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在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县人民政府将中共米东县委旧址、杜斌丞故居、杜聿明故居等5处文物遗存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杨家沟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全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都是米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值得彪炳史册的大事,标志着米脂“文化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米脂县先后有杨家沟革命旧址、李自成行宫、杜斌丞纪念馆等5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县内外中小学学生、现役军人、干部职工等来杨家沟革命旧址、李自成行宫等文博场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达到了陶冶思想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文博资源,为米脂县文物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做好抢救保护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该县丰富的文博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文博资源为主体的旅游产业。几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和新华网站、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米脂婆姨网站等公众媒体宣传全县的文物旅游资源,真正实现文博旅游资源“上书、上报、上路、上网、上电视”。对保护文物、宣传米脂和扩大米脂知名度,加快全县文博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改善优化了文博景观周边环境,修建了旅游专用公路,兴建了星级酒店,文博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以文博景观为主导的米脂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出陕北,打向全国,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双赢并进、比翼齐飞,得到文博旅游行业的广泛认同和一致好评。,在首届全国旅游精品推广峰会上,米脂县被中国营销协会等五家旅游行业权威机构评选公布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获此殊荣的全国共18个县,陕西只有米脂县。日前,米脂县高西沟村还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