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中央电视台陕西梁带村考古现场直播圆满顺利

中央电视台陕西梁带村考古现场直播圆满顺利

发布日期: 2007-06-11 14:54
字号: 打印

新闻发布会

记者云集

直播现场

公安、武警、消防、电力、急救等全力保障

省政府副秘书长梁和平看望执勤武警

省文物局赵荣局长(左)到工地了解情况

主持人路一鸣(左)与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焦南峰合影

    6月9日,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当天,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4个小时对陕西梁带村两周墓地、广州南越遗址和四川金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进行直播,全面展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辉煌成就。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各级政府和文物、公安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确保直播圆满顺利。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现场直播中,省长袁纯清就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接受了央视记者的专访。袁纯清说,陕西是一个文物大省,文物点有35000多处,古遗址、古墓葬占到三分之一,特别是周秦汉唐的大遗址、帝王陵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发展印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人文价值。保护好文物是政府的责任,我们的打算是:首先要做好保护规划,第二是通过保护性修复使文物的原真性得到保护,第三是加强文物点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相关的建设,使我们的老百姓能够观赏到这些文物,使文物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电视直播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可喜成果,他重点介绍了6月5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后土吉金,国宝荟萃——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的情况。自2003年以来,宝鸡各地12批31位农民先后发现保护了370多件商周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等珍贵文物,这次在首都北京展出的是其中精选的36组164件精品。展览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文物,而是这些农民群体保护文物的自学意识,国家文物局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授予这些农民“文物保护特别奖”。农民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他们的功绩将载入史册,政府重奖农民、展览请农民剪彩、组织农民赴欧洲考察。农民保护的文物完全可建一座小型的青铜器博物馆,他们的行动将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

    当天,陕西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梁带村墓地2007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新收获》的新闻,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向新闻媒体记者介绍了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特别是介绍我省将开展第四次全省文物普查、陕西长城资源调查、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等重点工作,他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文物工作的新闻媒体和记者表示衷心感谢。中央和省、市的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50多家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赶往韩城考古现场采访,有的记者在前几天便进驻韩城,《华商报》等媒体提前两天便开始报道直播的动态情况。在下午4点结束采访后,许多记者为了赶时间发稿继续留驻韩城直到发稿后才返回西安。

    在进行这次考古现场直播前,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梁和平牵头组织省、市文物、公安、武警、电视、电力等部门进行协调,拟定了详细的全程保障方案,并提前进行了实战背景下的模拟演练,韩城、广州、成都三个直播现场还进行了带机合练,在合练中文物、电视和当地保障部门三方面精诚合作、互相配合。直播当天,公安、武警、电力、消防等单位全力保障文物、电视部门的正常工作。直播时间从10点至14点,参加直播工作的人员连送到跟前的快餐都顾不上吃。直播期间正值当地麦收季节,当地农民主动提出推迟收麦保证直播,为确保考古直播良好的周边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是我省近30年来发现的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周代高等级贵族大墓,被特批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500多亩墓葬地中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在已发掘的3座大墓中出土的众多带铭文的铜器,为两周时期封国史和关中东部商周时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多组组合完整的玉佩为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礼玉制度、服饰文化和研究高等级墓葬的青铜礼器与玉组佩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次梁带村电视直播的考古现场为大、中、小共20座墓葬,其中M28和M502为诸侯等级的“甲”字型大墓,小型墓地为诸侯“族墓地”。这些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4件木制陪葬俑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俑,比秦始皇陵兵马俑还早了500多年的历史,多项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周考古研究有关方面的空白。  

     (文图/秦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