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这是宝鸡市继北首岭遗址保护规划、隋仁寿宫.九成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之后,第三个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保护总体规划。
秦雍城是秦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座都城。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50年)在此建都, 历时294年,经过十九位秦君的苦心经营,逐渐由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迈进,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雍城是秦公帝王诸都城中延续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一座都城,是秦国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1988年1月,秦雍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雍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城址区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河之北。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的建筑基址有20多处,其中宗庙、朝庭等建筑遗址非常重要,宗庙建筑遗址已经发掘,布局结构清楚。秦公陵园位于都城南郊的三畤塬(春秋时期称北塬)上,占地约21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14座分陵园,共有“中”字型、“甲”字型、“目”字型大墓和陪葬车马坑48座。其中秦公一号大墓及其附属一号坑已经发掘,并建有博物馆对外展示。在秦公陵园区和雍城城址区之间为国人墓葬区,沿雍水河两岸分布,已经发掘的有八旗屯、高庄、黄家庄等墓葬区,对秦国中小型墓葬的分布和葬俗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2006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制定《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将雍城遗址纳入大遗址保护项目。2007年8月,宝鸡市文物局和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委托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编制《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该规划2009年4月经陕西省文物局及有关专家讨论通过,上报国家文物局。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意见,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终获批准。
秦雍城遗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古与保护项目、展示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环境整治和绿化项目等,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使其成为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亮点,对促进宝鸡市文化旅游发展和大城市建设必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宝鸡市文物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