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局之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适时出台,为做好新常态下的文物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为引领“十三五”时期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绘制了路线图。《意见》深刻阐释了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对加强新时期文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针对当前文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硬性举措,掷地有声,振奋人心。深入学习贯彻《意见》,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甘肃文物工作,保护利用好甘肃“金色名片”,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责任,是发展的需要。
以更高站位认识加强新时期全省文物工作的重要性
《意见》指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甘肃素有“彩陶故乡”“石窟艺术之乡”之称,是古文化遗址大省;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敦煌文物举世闻名,敦煌研究国际领先;境内保存明代长城、出土汉简居全国之首。这些含金量很高的“名片”,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甘肃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全省文物工作某些领域仍然形势严峻、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金色名片”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文物工作的内生动力和文物事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省文物工作,既是“还欠账”和“补短板”的迫切要求,更是不断培育新的文物工作生长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增长点的现实需要。需要强调的是,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要冲,敦煌更是古代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融合之地;甘肃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还是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老区。立足历史底蕴、突出区位优势、着眼向西开放,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省文物工作,不仅有助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源源不断的深厚滋养,对于紧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赢得世界对中国、对甘肃的尊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两个坚持”引领新时期全省文物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牢牢守住文物事业的“底线”和“红线”。按照《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力争到“十三五”末,全面实现《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为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遗产强省做出更大贡献。二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文物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在全省推广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的“敦煌模式”;在土遗址、古代壁画保护等领域加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面提升集成创新和区域创新能力。努力促进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既从宏观层面把握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实现合理适度利用,又从微观层面把握在深入挖掘文物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系统阐发其时代价值;既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做到古为今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为文物工作注入绿色元素,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小型城市遗址公园建设,在考古发掘与古建筑保护工程中,贯彻低碳环保理念与人文关怀,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文物的历史原真性和周边自然生态风貌交融共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大力推进甘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调查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进一步凝练和推介以敦煌和丝绸之路为特色的文物外展,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服务;认真总结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成功经验,促成更多甘肃非法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与返还;举全省文博系统之力参与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借船出海,扩大相关学术会议和文物展览的国际影响力。把共享作为实现文物工作价值的重要方式,多措并举,使文物所有者和使用者更好地履行保护义务,增强公众在文物工作中的存在感;不断提升文物展示利用水平,持续推进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加大智慧博物馆建设力度,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人民群众分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服务。
以强大合力保障新时期全省文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文物工作既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同时也具有文物资源丰厚、区位优势独特、政策机遇叠加等后发优势。要以《意见》为指引,努力形成有利于全省文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加快《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保护条例》立法进程,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依法加强文物管理;积极推动全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责任;积极推动全省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及相关文博单位将“转变职能、强化监管、守土尽责、敢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担负起文物保护管理职能。二是不断巩固文物保护部门联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全省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议事协调作用。特别是要不断加大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力度,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切实体现对文物违法犯罪案件和责任事故问责的及时性、严肃性、震慑性和终身性;作为全国首批博物馆免费开放试点省之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进退有序、良性循环的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估管理体系,推动全省博物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更好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三是有效促进文物工作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全省文物资源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文物工作科技含量;配合全省大景区建设,加强文博单位接待服务软硬件建设,推进文物工作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互利双赢;以敦煌和丝绸之路为核心品牌,以甘肃代表性优势文物资源为创意来源,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既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为全省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马玉萍)
来源: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