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发布日期: 2011-10-10 16:25
字号: 打印

陕西历史博物馆

ShaanxiHistoryMuseum

陕西历史博物馆正门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隶属于陕西省文物局的一座历史类综合性博物馆。馆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其直接前身是原陕西省博物馆,而陕西省博物馆的沿革则可以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9446月,为保存国有文化、激发民族意识、促进学术研究,陕西省政府利用西安碑林全部、西京图书馆所藏的历史文物、西安民教馆的工艺陈列品和前考古会收藏的各种文物成立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址设在西安碑林,负责对全省各地的史迹文物进行调查、保护、征集、修复,同时兼管碑林前孔庙,这是现代在陕西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由于碑林地方狭小,收集到的文物无处陈列等原因,在成立之初便曾拟议另觅馆址修建新馆。但当时正值抗战后期,设想难以实现。1949520,西安解放,博物馆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接收。次年5月,归西北大区管理,改名为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195211月,又改称为西北历史博物馆。19533月,西北历史博物馆拆除了碑林与孔庙之间的隔墙,正式把孔庙扩充为馆区。19556月,因西北大区撤销,博物馆又归陕西省政府管理,定名为陕西省博物馆。

随着陕西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数十万件之多,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与此同时,藏品丰富但场地狭小、展示环境差等问题也日益困扰着博物馆。早在1961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来陕西省博物馆参观时就感叹:碑林拥挤,空间太小,光线太暗,看起来不方便。”1973620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再次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在参观唐墓壁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和见证,

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

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镇馆之宝。





(摹本)展览、周秦汉唐历史陈列和石刻艺术室后,有感于陕西作为14朝古都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丰富的文物遗存,感到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展厅狭小、库房黑暗潮湿,当即指示在适当的时候,新建一个博物馆。并且明确指出,新建馆的馆址可选在大雁塔附近,投资可以多一些,搞得宏伟一点。

为了落实周总理的生前指示,陕西省文化局和省博物馆从1977年就开始了筹建新馆的有关工作,国家计委在当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将新馆建设列入国家基建项目。1983年,新馆筹建工作正式全面启动。19861月,国家计委确定了新建馆的馆名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并明确指出陕西历史博物馆为国家级博物馆,同时博物馆工程被列入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共同投资兴建,工程总投资1.44亿元。19861128日,工程正式奠基。1991620,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陕西历史博物馆鸟瞰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既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该馆无论在建筑功能、陈列展示还是文物收藏保护技术等方面,均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出席开馆典礼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明确指出:陕西历史博物馆完全可以进入世界一流博物馆之列。博物馆正式开放后,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全国各地的文博单位也纷纷前来考察学习。不少省市都在借鉴该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设新的馆舍,从而引发了全国新一轮的博物馆建设浪潮,使中国博物馆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02118,国家邮政总局特别发行了一套(五枚)《博物馆建设》邮票,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但列于五枚邮票之首,并且该套邮票的首发仪式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能享有在国家名片上出现的殊荣,足以说明该馆在中国博物馆中的重要地位。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舍是按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代宫殿庭院式布局建造的高台基群体组合建筑,由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锦秋女士设计。馆区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南北两面均为四阿顶重檐建筑,东西两翼为字形建筑,四隅各有崇楼一座。馆舍的前半部分为开放区域,包括展厅、接待室、报告厅和商品部等。后半部分是办公区域,包括文物库房、图书资料楼、业务楼和行政楼等。设备用房集中设置在主体建筑的地下部分。各部分功能区域既相对集中、自成一体,又通过不同的连廊通道互相连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体建筑主次分明、散中有聚、恢宏大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太极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间构图特色以及千百年来早已潜入中国人空间意识中的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的东方宇宙哲理。其设计思想由对单纯的建筑功能的关注拓展到对这一场所的文化性的整体考虑。用现代技术、材料继承和发挥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精华,同时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和价值观来创造内外空间环境。在建筑总体美的前提下,传统与现代在该馆建筑中得到了有机结合,取得了古今交融、浑然一体的效果,同时也实现了艺术形式与现代化功能的统一,因而被视为新唐风建筑的代表作以及古都明珠——古都西安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建成了一批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对这些博物馆建筑,大多褒贬不一。唯独对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人们公认它是座成功的博物馆建筑。如今,作为西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的这座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成了游客的参观对象,可以说,这座建筑本身给予游客的也许丝毫不亚于那些真正的文物。

作为陕西最大、最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各类文物37万余件,基本反映了陕西出土和传世文物的概貌,是陕西馆藏文物的集中代表。



一匹曾参与唐代宫廷祝寿的舞马,

一匹曾见证唐代盛衰转折的舞马,

一件匠心独运造型奇特的银壶,

一件再现大唐盛世气象的银壶,

自然是一件当之无愧的国宝。

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有青铜器、金银器、铁器、铜镜、陶俑、陶瓷器、玉器、漆器、骨器、钱币、书画、印章、砖瓦、石器、壁画、造像等二十余种。其来源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原陕西省博物馆旧藏,这是构成现有藏品的主体。这些藏品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达一百多万年。其中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建国以来陕西出土青铜器的绝大部分,达4000件,这些器物具有出土地点广泛、窖藏品多、有铭文的器物多、研究价值高等特点。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是全国唐代金银器出土最多的地方,包括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在内的大部分金银器也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尤其何家村窖藏的270余件金银器是唐代金银器制造最成熟、最鼎盛时期的产品,代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而备受世人关注。同样,陕西也是唐代墓葬壁画出土最多的地方。陕西历史博物馆目前收藏了李寿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房陵公主墓、苏思勖墓等近30座墓、500余幅、约1000平方米的壁画,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保存状况之好而又具有比较完整的序列性,堪称绝无仅有,以致有外国友人称其是中国的乌菲齐”(VFFIZI画廊,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内的乌菲齐宫内,以收藏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名作而蜚声国际,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陕西历代古墓皆有陶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陶俑不仅数量众多、题材广泛,且产生、演进的序列完整,这在国内博物馆中也是极为少见的,尤以秦、汉、隋唐时期的陶俑最为精美。二是1991年新馆建成开放前后从陕西10个地市的73个文博单位征调的3000多件()精品文物。如城固县博物馆的饕餮纹四足铜鬲、岐山县博物馆的五祀卫鼎、兴平茂陵博物馆的鎏金银铜竹节熏炉、神木县文管会的鹿形金怪兽、扶风法门寺博物馆的秘色瓷等。三是开馆十多年来征集的社会流散文物11000多件()。主要有延川商代青铜器群、西周宰兽簋、北魏鎏金佛菩萨三尊铜造像、汉代金饼、唐铜马镫、宋代吕氏家族墓出土文物等,这些流散文物的征集入藏,既填补了馆藏的某些空白,也为陈列展览提供了新的展品。

陕西古代文明展序厅

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经正式鉴定的一级文物共1709(国宝级文物18件组),二级文物3681件,三级文物15633件,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不但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在工艺技术、艺术创造等方面分别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而且还以其无与伦比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序列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灿烂、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作为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类。基本陈列原为陕西古代史,系常设陈列。它以时代为序,将陕西古代史划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阶段,从馆藏文物中精选了2000余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以周、秦、汉、唐为重点,在6000平方米的面积、2000余米长的展线上系统地展现了自蓝田猿人至鸦片战争前100多万年来人类进化发展的艰难足迹以及几千年来陕西古代文明史的兴衰和沧桑。展览脉络清晰,体系完整。虽名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但由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该展览实际上展示出了中国历史的前半段,因此又被誉为浓缩的中国古代史

更新改造后的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场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该展览也显现出诸多不足:使用了十余年的展柜、台座、灯光、背衬均显陈旧、落后;大通柜式文物陈列难以区分一般文物和重点文物,淹没了许多值得仔细观赏和品味的珍贵文物;缺乏辅助手段,整个陈列没有可参与或动手操作的场景、模型,没有多媒体展示。在内容安排上虽有详略之分,各个时代基本按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平铺直叙,未能彰显出不同时代最突出的个性色彩。为改变这种情况,从1998年起,陕西历史博物馆便开始酝酿基本陈列改造事宜,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2006重新提出后得到国家文物局、陕西省委、省政府、省文物局领导的大力支持。20074月,投资近3000万元的基本陈列调整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当年1 2月完成。调整改造后的基本陈列更名为陕西古代文明。在内容设计上,新的基本陈列体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性质和藏品特点。按照历史博物馆的定性,重点反映了古代陕西的概况,体现出陕西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影响和作用。同时,又兼顾了博物馆陈列应发挥本馆的藏品之长,以文物为基础的基本特性。之所以将其改名为陕西古代文明,就是希望在历史的大框架下,通过文物表现所要彰显的历史内涵、文化成就、时代特征和文明成就。具体手法是从线、点、面几个要素出发,既完整表现陕西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又以在陕西建都、文物遗存丰富的朝代为重点,通过3000余件()珍贵、精美的实物,展示陕西古代文明的丰硕成就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为此,在陕西省文物局和各市文物管理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从兄弟馆、所()借调了200余件()最具代表性和最新出土的珍贵文物上展。在形式设计和制作上,也有所探索和突破。序厅汹涌澎湃的黄河壶口瀑布背景,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厚重、精深、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反映西周礼乐文化的大型浮雕,既显示出等级制度的森严,又注解了各种礼器的用途;秦代军阵和由无数秦俑头像组成的背景墙,将秦俑之美和秦俑之威表现得淋漓尽致;唐代展厅的壁画悬板,营造了浓郁的大唐文化氛围。新展览还合理运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配备了档次较高的展柜、灯具,同时辅以雕塑、模型、多媒体等艺术、科技手段。在史前聚落生活、西周征战祭祀、秦人征战统一、西汉凿空西域、大唐长安盛况等展示区和观众比较关注而又不易理解的重点文物(如耀州窑倒注壶)旁,循环播出制作精良的高清晰影片;在西周青铜器展区放置了可以触摸的复制铜鼎;还制作了与展览内容相关的10部动漫片,供少年儿童观众参观时通过生动的故事理解厚重的历史。展览集场景性、艺术性、科学性、观费性、教育性、参与性为一体,极具观费l生。

除常年对外开放的陕西古代文明展外,陕西历史博物馆还利用馆藏优势,与国内外博物馆合作,在东、西展厅举办了陕西古代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唐墓壁画珍品展唐代金银器大观唐代妇女服饰展女皇武则天与唐代女性展陕西省新发现文物精品展寻觅散落的瑰宝——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文物精品展昭陵文物精华展辽陈国公主墓出土文物展成吉思汗的后裔——塞北草原上的蒙古人首都博物馆元明清文物珍品展青海藏传佛教文物展广西民族文物展云南民族文物展陕西最新考古发现展陕西古代体育娱乐文物展等数十个主题鲜明、内容专一、品位高雅的专题陈列以及百余个临时陈列。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了历史文物的丰富内涵,形成了自己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陈列体系。目前正在与意大利合作建设的唐墓壁画馆则是一个集壁画陈列、保护与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展馆,预计2010年建成开放。

作为展示陕西及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陕西历史博物馆在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同时,还在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或独立或与有关单位合作,先后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巴西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40个文物展览。不少展览都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并在不同程度上掀起了中国热,为我们与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真正实现了让世界了解陕西,让陕西走向世界,同时也为弘扬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通过文物对外展览,博物馆还与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正仓院、京都文化博物馆、福冈市博物馆以及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等国外文博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并由此进一步扩大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无论对微观和宏观的考古学研究,还是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评估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发挥馆藏优势,并推动学术研究工作,开馆以来,先后编辑出版了《周文化论集》、《西周史论文集》、《西周微史家族青铜器群研究》、《秦人秘史》、《长安史话》、《唐墓壁画研究论文集》、《秦汉雄风》、《盛唐气象》、《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杨德泉文集》、《何正璜文集》、《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盛世遗珍——唐代金银器巡礼》、《陕西古代陶俑》、《陕西古代佛寺》、《陕西古代印章》、《唐三彩》、《陕西古代园林》、《寻觅散落的瑰宝——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征集文物精粹》、《唐墓壁画珍品选萃》、《章怀太子墓壁画》、《新城房陵永泰公主墓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等数十部学术著作和图录,编辑出版了15期《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同时还主办了西周史学术讨论会、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秦汉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唐代文物与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数十人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文博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余位业务人员也因此被兰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兼职教授或研究员。尤其是与兰州大学正式签署了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此举开创了国内馆校合作的新模式。此外,博物馆在其他学术领域及文物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2005—2006年承担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图录类项目·清代图像陕西部分,并已完成结项;2007年承担了国家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2007年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合作承担了国家文物局濒危馆藏壁画抢救——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项目,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合作承担了汉唐铜镜技术研究项目并已结项等。有关研究成果也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在博物馆学研究方面,除发表了大量有关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外,还编辑出版了《博物馆学研究论文集》一书,承办了中国博物馆学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西安论坛暨2008年年会等博物馆方面的学术会议。作为陕西省博物馆学会的挂靠单位以及中国博物馆学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及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博物馆等研究方面,无论在陕西还是全国博物馆界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社会教育方面,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本馆优势,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如与全国二十多所高校和周边中小学签订了共建爱教基地协议。组织走进乡村展图片下乡展,深入农村宣传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和文物法规常识,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深入社区为老年人进行主题宣讲。为普通游客提供多层次的讲解服务,并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组织专家编写各种科普读物,开展博物馆之友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被中宣部、国家旅游局颁布为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被陕西省文明委、共青团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首家、也是目前陕西唯一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点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被陕西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评为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2008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开馆以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观众人数逐年上升,现年观众人数达120万人次。截至2008年,已累计接待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美国总统、法国总统、日本天皇等数十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大批国际知名人士在内的国内外观众近1100多万人次。

目前博物馆馆领导班子成员5人,馆长、书记各1人,副馆长3人。内设机构16个:党委行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处、陈列部、保管部、宣教部、资料室、征集处、信息中心、保卫处、后勤处、设备部、纪检审计室、财务处、创优办、文化产业公司。在编人数248人,其中技术人员、专业资质人员达到76%,高中级管理人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各部门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为100%。

2008327日起,陕西历史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

地址: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

邮编:710061

电话:(029)85253806

网址:WWWsxhm.com

电子邮箱:offlce@sxhm.com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参观时间:冬季9:00一l7:30(16:00停止发票)

夏季8:3018:00(16:30停止发票)

参观须知:

1.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D00张。

2.散客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3.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周二至周日,9:00—17:00):

预约电话:029—85269547;预约网址:www.sx~1m.com,确认后凭

单位介绍信或旅行社任务派遣书领取参观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