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
Xi’an Jingwen Ox CultureCeramicMuseum
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
牛文化展区一角
彩绘陶牛拉车·北魏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23号,2007年9月正式建成开放,是国内目前唯一以牛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民营博物馆。其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牛藏1000余件,1~3000余件。所有藏品采用轮回展出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的建立,填补了西安城北没有博物馆的空白,其独特的主题定位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市政中心的北迁增添了活力,也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增添了文化气息。
馆内主要陈列有:
1.牛文化展区: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离不开牛的拓荒和耕耘。牛是人类的朋友,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历来视牛为宝,敬牛如宾,待牛如同手足。郭沫若曾誉之为“中国国兽,兽中泰斗”。该馆收藏、陈列的1000多头牛,或俯首,或奋蹄,或安卧,或欲犊,或与牧童相戏……其耕耘、奔跑、悠闲和争斗的各种形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牛的憨厚、勤劳、倔翠、坚毅的性格,它们绝大多数属出土文物,涵盖十三代王朝,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的是当今雕塑、工艺大师的杰作,手法殊异,风格多变;有的为已故大师之墨宝,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其中,唐三彩站牛高60cm,通长75cm,堪称本馆“三彩之最”,它体态丰满,昂首挺胸,准确的造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北齐人对牛的崇拜已达到极致,他们视牛为护佑自己的神灵,本馆展出的数件彩绘陶站牛无不披戴缨络、傲视群雄;北魏时期的彩绘陶牛拉车,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装饰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艺术精品,为研究北魏时期的人文历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古陶展区:该展区展示了馆藏各时期的陶制品,是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的充分体现。展出的100余件陶器艺术珍品中,有极为罕见的陶制品唐代彩陶“背上封侯”卧驼,其不仅表现了唐时期先辈们高超的制陶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丝绸之路”时期贸易的繁荣景象;有新石器时代的小口尖底瓶,这种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双耳罐,唐代分手、分指的彩绘陶仕女和距今4700年前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鬻等都是极其稀少的文物精品,都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制陶技艺。
3.唐三彩展区:该展区展出了近百件唐三彩可使观者从中能深切感受到大唐盛世的繁荣,和唐三彩在中国艺术品史上的地位。
4.瓷器综合展区
(1)耀州窑展区展示了数百件耀州窑中的精品。有极为罕见的元代青釉刻花多穆壶,有被誉为“红耀州”的酱釉花口碗,有如冰似玉的耀州青釉花口尊,有青釉刻花缠枝牡丹梅瓶等。本馆收藏展示的耀州窑瓷器涵盖各个朝代,数量也相当可观,为广大市民和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赏平台。
(2)宋五大名窑及其他老窑瓷展区:此展区展出了包括官、哥、汝、定、钧等宋代五大名窑,以及磁州窑、西夏瓷、河南窑、邢窑等各个窑口的产品约三百多件。独特的布展风格和精美的展品相得益彰,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洗礼。
(3)明青瓷展区:青花瓷是本展区的亮点,在这个展区观众可以欣赏到清康熙年间的虎皮三色碗、“大明成化年制”的青花脱胎碗、明宣德年的青花梅瓶等稀有藏品。同时,步入这个展厅,观众也会有一种进入了“青花”海洋的感觉,美轮美奂,出神入化,另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扑面而来。
此外,馆内还设有1000余平方米的养生休闲区服务内容包括品茗、棋牌、简餐等,以便观众参观完后得到充分的交流、放松。
博物馆还举办过各种展览。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在西安美术家画廊举办“任经文藏牛展”;2003年3月,在宝鸡市“全国秦川牛节”期间举办“藏牛展”。2006年书法作品人选“和谐陕西”优秀作品选、“我为高陵发展做贡献”书画展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书法家舒同作品暨陕西省书法作品展”;2009年元旦,应西安博物院邀请,在其新馆内举办了为期五个月的“劲牛迎春”展;2009年初,受首都博物馆的邀请,携300余头“牛”进京展出;今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以“中国最有文化的牛”为题,对博物馆作了专题报道。2007年出版了《百牛印》一书,其中书名由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著名作家贾平凹为该书作序,书中收藏了百余位知名金石家关于“牛”的倾心之作;同年出版了《收藏一览》图册。
“生不图安逸富贵,死不留皮毛骨肉”是贯穿整个博物馆及其创建者的精神宗旨,也是其遵循一生的座右铭。
——————————
地址:西安市凤城一路23号
邮编:710016
电话:(029)8651901; 86519004
传真:(029)86519010
网址:www.ccmuseum.com.cn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夏季9:00—20:30 冬季9:00—18:00
门票:6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