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在全国率先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8.4万余处。截至10月底,全省107个县(区)在全国率先完成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任务,共登记文物点8.4万余处、新发现文物点6万余处,普查质量、登记数量和覆盖率等指标居全国前列,实地调查覆盖率和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
2、陕西“杨官寨遗址”“周公庙遗址”荣获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荣获五项国家田野考古奖。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岐山周公庙遗址考古发现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得省政府通报表彰。该院五个项目在2007—2008年度全国田野考古奖评选中获奖,其中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岐山县凤凰山(周公庙)遗址考古项目获一等奖。
3、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成免费开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安革命纪念地建设项目暨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成免费开馆。项目总投资57655万元,包括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13处革命旧址的维修改造;新馆是由中宣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项目。
4、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荣获第八届“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该馆成为首批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重点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以第一名的成绩在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脱颖而出。该陈列总投资3200万元,展出面积5051平方米,展线长度1247米。同时,该馆成为首批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重点博物馆。
5、陕西文物科技大厦在西安高新区建成;科技部文物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落户陕西。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四家省文物局直属单位入驻陕西文物科技大厦。该大厦占地6亩、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5600多万元。科技部在全国唯一设立的一家“文物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挂牌,标志着陕西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正逐步向国际社会不断迈进。
6、首届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举办。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文物保护博览会在西安举行。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7000多平方米,来自北京、内蒙古、西藏、陕西等16个省、市、自治区及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家文博单位参展。
7、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秦始皇帝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和多家广播电台等10余家新闻媒体对发掘盛况进行现场直播,境内外40多家新闻媒体的150余名记者亲临发掘现场。此次发掘引起社会各界和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8、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出席秦兵马俑首赴智利展开幕式。作为智利独立200周年献礼展览之一的“古老中国与兵马俑”展在智利总统府文化中心开幕。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前总统拉戈斯和中国驻智利大使刘玉琴等出席开幕式。巴切莱特总统表示,此次展览适逢智利庆祝独立200周年和智中建交40周年,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9、拾荒老人唐舍娃捐献唐代珍贵文物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提名奖。西安东郊拾荒老人唐舍娃主动向国家文物保护机构捐献在拾荒中捡到的唐代墓志盖、镇墓石等珍贵文物,获得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提名奖。唐舍娃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家省级以上媒体发表评论员文章赞扬他的事迹,网上点击唐舍娃多达数千条。
10、陕西代表队在全国博物馆宣教讲解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和汉语、英语、志愿者单项一等奖。陕西代表队参赛的6名选手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多位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和志愿者参加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讲解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和汉语、英语、志愿者单项一等奖,全面展示了陕西文博系统讲解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