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西安博物院紧抓主题,在5月17日迎来了《巧工大美最长安》展览的开幕,将古都长安的盛世繁荣和历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通过文物精彩呈现。此次展出将持续四个月,展出文物精彩纷呈,更有多件“国宝级”文物时隔多年重新展出,其中包括“秦代玉杯”“羽人像”“董钦鎏金佛造像”“都管七国银盒”等等。
西安博物院共分三个场地举行了四场精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其中包括:传统木版年画体验、编钟编磬古乐演奏、“璀璨长安”专题讲座和唐代面妆互动体验,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看体验。传统木版年画体验特别邀请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邰伟在临展现场展示凤翔木版年画的制作,让观众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荐福寺中的“竹里馆”邀请了专业老师现场演奏传统古曲、经典民乐供观众欣赏。曲目包括:钟鼓神韵、彩云追月、金蛇狂舞、茉莉花、喜洋洋等。二楼乐知学堂活动厅邀请到王世平先生为我们带来了《璀璨长安》的专题讲座,为大家展示大唐的盛世繁荣和精湛的作品工艺。讲座之后在乐知学堂举办了唐代面妆互动体验活动,选取馆藏唐代仕女俑面妆特征,开发唐代仕女面妆扇,让观众通过动手操作,学习、了解唐代女性化妆艺术以及对美的追求。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西安博物院、普及文物和博物馆知识,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进一步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激发广大民众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和民族认同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严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