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打印
分享:

张自成委员: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

张自成委员: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

发布日期: 2020-05-25 10:51
字号: 打印

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

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2019年实地调研了一些运河专题博物馆和特色小镇。“在实地调研中,我发现文物展品和文创产品匮乏,展览内容单调重复、缺少吸引力的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都是源于对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不够。”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资源包括河道水系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三类。

“从目前的工作进展看,河道水系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资源的修复已引起高度重视并有了较为统一的要求和工作规划,但文化遗产资源的全面收集整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张自成举例说, 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迹遗物的底数还没有摸清,运河流经区域大部分未进行过系统考古调查发掘,地下文物遗存分布情况不清,另外大量低级别和近现代文物遗存在很多地区没纳入保护视野。

同时,文献档案资料底数也不清楚。大运河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历代治水思想、工程、河务、漕运、运河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等。包括运河专书、明清会典等官修政书类书、明清《实录》以及二十五史的《河渠志》《食货志》《地理志》、运河流经区域的省府州县志书、文人笔记、外国使者商团传教士的相关记述等古籍文献,总数约1000多种;据初步了解,现存与大运河相关的档案资料(主要为奏折、报告、批示、决定、勘察、设计、舆图、图纸等)约有1.5万多件,其中我国大陆地区有1万多件、我国台湾地区有4000多件,欧美地区有几十种明清运河舆图;此外还有民间文献,主要有契约、碑刻、家谱、民歌民谣、民间文学、传说故事、民间文艺等资料,数量不明。

“这些文献档案资料,除局部收集整理外,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工作尚未展开。”张自成说。

因此张自成建议,及时开展大运河文献档案资料的普查登录工作,特别要对每件文献档案资料的保存状况做出科学评估,以此作为抢救保护研究的依据;部署开展大运河全流域专项地上地下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工作,并将相关资料及时组织整理出版,同时,适时启动大运河文献档案资料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并整合资源,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平台,面向全社会,惠及民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和国家部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