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个电影,名叫《攀登者》,讲述了中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精确勘测珠峰海拔“中国高度”的故事。电影拍摄的非常精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攀登之艰难,勾起我对去年驻村扶贫时一段“登顶”往事的回忆。
我们单位的扶贫点位于秦岭腹地的山阳县两岭镇两岭村,这个村子地处秦岭北麓,属于暖温带山地气候,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山大沟深,耕地稀少,土地比较贫瘠。农户的房屋分散在山谷里、河溪边,但凡有一点儿空地,都用来盖房了。上百户的人家,散落在几十里的河谷里。
深秋的一天,在村民委员会主任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去走访一户居住偏远不愿搬迁的贫困户。回返的时候,我一边欣赏山色美景,一边不住地拍照。此情此景,正如唐代李商隐诗中所描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渐渐地,我落在了后面。到一个岔路口,伙伴们已没了踪影。正在东张西望之际,一老者背着柴草蹒跚而来。我也没多问,就自以为是地沿着他过来的路走了上去。谁知三拐两拐,路到半山腰就越来越模糊,眼看着前面就没路了。又向上奋力爬了一段,还是没找到路,放眼一望,周边都是崇山峻岭,这里的山最奇特的地方就是陡峭无比,举首向上看,感觉角度都在70度左右。
那就原路返回吧!往下挪了没几步,就感觉脚下抓不住地,跐溜溜往下滑,惊出我一身冷汗。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看来不得不求援了,我拿出手机,却遗憾地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信号……
这可咋办呢?老天保佑让我赶快找到下山的路吧!我先往左挪动了百十米,一条断崖深沟横亘面前;再折身向右,还是同样的情况,也是悬崖峭壁,下不去啊。真是 “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了。
下不来,左右又没路,就只能往上攀登!不管怎么说,我单独爬山也不是第一次了。自从2003年闹“非典”,由于不能去公共场合活动,每逢周末,我都会跑到秦岭爬山,这么多年攀登过的山山岭岭也不在少数,登山经验还是有的。我知道这个时候只能向上爬,登到山顶脊梁上,视野宽阔了就能找到出路。但必须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爬到山顶,否则天一黑就麻烦大了。
记得马克思曾说过,“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于是我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向着山顶冲锋。我脱掉外衣绑在腰间,赤膊上阵,手抓住上面的岩石、藤蔓或者树根,实在没啥抓的,就抓着草根,手脚并用奋力地向上攀登,双手和脸上被划破也浑然不觉。实在爬不动去的时候,就歇口气,咽口唾沫定定神,嘴里念念有词大声朗诵着马克思的名言,继续攀登。终于赶太阳落山前登上了山顶。
极目远望,层峦叠嶂,日暮苍山远,风景这边独好。遗憾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这个时候我浑身已经被汗水浸湿了,山风一吹,顿觉头脑清醒了许多。我得提高警惕,如果出现黑熊或者野猪等野兽怎么办?于是就在周围找了一根木棍,既可以作为下山拐棍,又可以作防身武器。沿着山脊走了一段以后,就发现有下山的路了。我拄着木棍,一路小跑,终于赶天黑前返回了驻村工作队。
后来文物局领导一行来村里检查扶贫工作,当我讲完这段登顶的经历,周魁英副局长打趣说,“你在攀登时念叨的那段话,到底是马克思说的还是你刘克思说的呀? ”我嘿嘿道,“马克思的原话记不准了,大概就这意思”。罗文利局长总结道,现今脱贫攻坚就宛如登山,循径而上,就是在创造扶贫工作的辉煌。然而路途艰险,一路上重峦叠嶂,需要每个人付出代价。脱贫攻坚如同一座山峰,我们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努力攀登。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登山如此,我们的脱贫攻坚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努力了,就没有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努力了,就离我们预想达到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们努力了,相信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刘拥政)